临颍文庙大成殿
五踩双昂抖拱,彩绘藻顶,雕梁画栋。楹栏间雕绘山水花鸟,奇禽灵兽及二十四孝图,气氛祥和。
殿前月台东西 22 米,南北 15 米,周围青石栏杆。踏垛中间青石雕二龙戏珠阶袱,长 3 米,宽 1 米。月台前两株桧柏,甬道两旁丰碑林立,富丽堂皇,庄严肃穆。
文庙始建于隋朝。乾隆《临颍县志》载:“康熙五十四年,风折庙柏,掘一古砖,得大业年字。盖城自大业年由固城迁此,庙与俱立也。”由此可以看出,城址从固厢城顶迁来时,就建成了文庙。
宋大观元年(1107 年),于戟门东立《御制学校八行八刑条》碑,
用以规范学子行为,以八刑处罚违规生员,其刑赏由学官主之。
前代文庙于元末尽毁于兵。明洪武三年(1370 年),重修学宫,主要建筑有棂星门、泮池、戟门、大成殿及两庑。大成殿正中设“大成至圣文宣王”塑像,左右为复圣颜子、述圣子思子、宗圣曾子、亚圣孟子塑像,俱南向。十哲分东西向,东庑先贤六十五位,西向;西庑六十四位,东向。
大成殿后为明伦堂,明伦堂后为教谕宅。东跨院有宰牲堂、乡贤祠、文昌宫、神厨、号房、膳堂,启圣祠内供奉孔子三代。
西跨院为训导宅。南为儒林门、北为贤关门、东为道义门、中间为观德亭。明永乐三年,知县马文隆绘制文庙先贤肖像。嘉靖六年,奉勑更正祀典,撤去孔子塑像及先儒、先贤肖像,改奉木主。去孔子“王号、大成、文宣”之称,木主改题“至圣先师孔子神位”。明代文庙不断增修,占地二十亩,蔚为大观。明末毁于兵火,仅存正殿、戟门、棂星门。
清康熙二年重修明伦堂。雍正元年改启圣祠为崇圣祠,至乾隆年间渐复旧制。大殿匾额屡经御题,计有:“万世师表”“生民来有”“圣集大成”“斯文在此”等十数匾。
临颍县因于科举时代无中状元者,故棂星门不开,士子进出皆由偏门。只有春秋大祭,迎接诏书或提学钦差过境,准由正门出入。
辛亥革命后文庙改为学校,房屋设施渐失原貌,至文革时只留下大成殿。1973 年公布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殿后墙留有石碑一通,高2米、宽0.8米、厚0.2米,须弥碑趺高0.5米,阴刻“万古纲常”四字,明万历三十四年立。2008 年大成殿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成殿经过上世纪末整修之后,保存完好,一直被当作学校教导处,至今还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