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三道河子镇 | 隶属:沙湾县 |
行政代码:654223100 | 代码前6位:654223 |
长途区号:0901 | 邮政编码:834000 |
车牌号码:新G | 行政级别:镇 |
人口数量:约5.2万人 | 人口密度:1316人/km2 |
辖区面积:39.5平方公里 |
| 简介 |
伊宁路社区 | 伊宁路社区基本情况伊宁路社区地处城乡结合部。辖区面积1平方公里。总户数925户、2781人,由汉、维、哈、回等9个民族组成。其中,汉族491户、……[详细] |
光明路社区 | 光明路社区基本情况光明路社区位于三道河子镇东北郊,周边分别与大泉乡城郊西村、东村、二道河子村开发区等三个村队相交,辖区分14个居民小区,其中3个……[详细] |
乌鲁木齐西路社区 | 乌鲁木齐西路社区基本情况简介乌鲁木齐西路社区居委会位于大泉水渠以西,乌奎铁路以北,大泉开发区以东,北与大泉村队交界,拥有面积十平方公里,居住着汉……[详细] |
天山路社区 | 天山路社区基本情况简介天山路社区位于县城铁路以南,总户数880户、总人口2441人,居住着汉、维、回、哈、藏等8个民族,辖区共有单位14家,驻扎……[详细] |
体育场路社区 | 体育场路社区基本情况简介体育场路社区地处沙湾县城老城区,辖区面积0.8平方公里,南至乌鲁木齐西路,东沙城路,西至奎屯路、北至伊宁路交界处。社区于……[详细] |
塔城路社区 | 塔城路社区基本情况简介塔城路社区社区成立于2000年5月,位于沙湾县私营经济繁华地段,东起河滩路,西至世纪大道,南接火车路,北邻鑫沙湾步行街,辖……[详细] |
沙城路社区 | 沙城路社区情况简介沙城路社区位于312国道以北、沙城北路以东、伊宁东路以南,和平路农建巷以西,面积约0.5平方公里。常住居民1949户,4617……[详细] |
人民路社区 | 人民路社区基本情况人民路社区成立于2003年10月。现使用办公场所面积610平方米,于2009年由县委政府出资80万元购买。辖区总面积2.25平……[详细] |
老沙湾路社区 | 老沙湾路社区基本情况老沙湾路社区成立于2008年6月,并于2010年8月成立老沙湾路联合党总支。党总支现有党员21名。现有工作人员16名,其中,……[详细] |
奎屯路社区 | 奎屯路社区基本情况简介奎屯路社区位于县城西北角,地处城乡结合部,于2000年5月成立,南至乌鲁木齐西路,东至奎屯路,西至西环路、永新路,北至大泉……[详细] |
凯旋路社区 | 凯旋路社区基本情况简介凯旋路社区位于沙湾县城东,以金沟河路为界,东至金沟河干渠,北接312国道,南临北疆铁路,辖区面积3平方公里。由汉、维、哈、……[详细] |
广场路社区 | 广场路社区基本情况简介广场路社区位于沙湾县城南,面积约1.3平方公里,辖区常住人口1983户,4815人,辖区单位26个。社区联合党委下设12个……[详细] |
少年路社区 | 少年路社区简介少年路社区位于县城中心地段,由汉、哈、维、回等11个民族组成,辖区面积1.4平方公里,现有居民1964户、4924人;辖区内有13……[详细] |
三道河子镇位于沙湾县城,是沙湾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区面积39.5平方公里,地势平坦,广袤丰腴,东与金沟河乡相连,南与安集海镇元兴宫相接,北面、西面被城郊大泉乡环绕,312国道,乌奎公路,亚欧大陆桥穿行而过,交通便利。辖区总户数为15674户,人口5.2万人,由汉、哈、维、回等25个民族组成。全镇下设少年路、塔城路、沙城路、体育场路、凯旋路、天山路、奎屯路、乌鲁木齐路、广场路、人民路、光明路、伊宁路等12个社区居委会和一个农场(镇农场),共有党员534名。社区办公用房平均为267平方米,其中五个社区均建立了一站式服务平台;少年路社区荣获自治区级绿色社区称号;少年路、体育场路、塔城路3个社区荣获地区级文明社区称号;广场路、塔城路社区荣获地区级绿色社区称号;人民路、奎屯路、沙城路、光明路4个社区荣获县级文明社区和绿色社区称号。目前社区已形成物业保洁、劳务输出、电信代办收费、便民粮油、幼儿托管、文化娱乐、邮政服务、家政服务、特色养殖等15个类型的服务项目66个,服务居民的能力日趋增强,年收入近30万元。 近年来,三道河子镇以“-”重要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县委扩大会议精神,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招商引资为经济发展第一要务,优化农场产业结构,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发展社区服务产业,壮大社区、农场集体经济。积极推进社区党建实践,探索社区党建工作机制,拓展社区党建领域,以创建“五好”党支部为目标,实施五大工程,把社区党建与社区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出社区党建的“龙头”作用,带动和促进社区建设全面发展,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得到提升,形成“活动共办、事务共管、文明共创,难题共解”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有力地促进了社区党建工作的协调健康发展,巩固了党的基层社区的执政基础,开创出一条以社区建设为中心,“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