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垌客家围城群
垌,方言是指田地,在这里特指地名。这里的客家人十分崇文重教,开设了不少的私塾学堂,学风浓厚,很有儒家之风范,所以他们居住的田垌因此得名:君子垌,意思就是出人才的地方。清朝未年,浔州政府赐以君子垌“文化乡”称号,以此褒奖。客家人吃苦耐用,能文能商,较早便初具开放式新经济思想萌芽,鼎盛时期,曾引领木格、木梓等乡镇的商号与手工业制作业发展,民坊誉为“小香港”。
君子垌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三面环山,山上村边绿树环绕,渠边、田边翠竹青青,垌田平整开阔、土地肥沃,两条水渠自西向东、向北分别从垌边常年潺潺绕淌,这里乡村田园风光无限,盛产瓜果、草席、水稻、塘鱼,年年收成无忧,是一个特别有灵气、十分适合休养生息的地方。
一、君子垌客家人与围城
君子垌客家的迁徙客家人是中原汉族的一个民系,晋末之乱,中原汉人举族迁徙,之后每次朝代更迭,战火烽烟,更引发了大量中原人南迁。这些南迁的中原人先是进入鄱阳湖一带,尔后溯赣江而上,往大山屏蔽的赣粤闽桂迁徙。这些中原人有两个称呼,一是官称:因为客家人中有不少人相对于本地人见识广些、比较有学识和富足,被当地土著人尊为客人,后来,当地官吏为这些移民登记户籍时,定为“客籍”、“客户”,于是客户的人就成为“客家人”。二是民称:由于他们是从外地迁移过来的人,本地民坊中称他们为“来人”,显得直接、简短、上口。后来这些称呼就在各地沿用开来。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客家人纷纷从广东迁入广西,到贵县的则主要散居于木格、木子、桥圩、湛江、东津、大圩等地。木格镇君子垌村更是云集了黎、邓、叶、黄、李、陈、许、祝、钟、杜、曾、何、陆、范、烟、魏、刘、邱等十八个姓氏的客家人。据有关民间族谱记载,居住在君子垌的客家人已经兴旺发展到了二十六世。
围屋的称谓、区别由于地域差别,各地对客家建筑的称谓各有差异,江西称“土围子”、福建称“土楼”、粤北称“四角楼”、“六角楼”、“围”、粤东称“围龙屋”或“四角楼”、“围楼”、深港一带大都称“围”或“世居”。
围屋,是泛称,顾名意义即围起来了的房屋。严格来说围屋含两种,一种是外墙既是屋承重墙的,另一种是外城墙统一包围,内有窄长的通道将外城墙与屋墙隔离的。有学者认为称后者为城座或城池或许可能更为帖切些。顺便介绍一下,历史上把后者那条中间通道叫甬道、巷就叫甬巷。一般来说围城的规模大,一座围城里就容纳了许多屋和场地。准确地说一座围城就是一座大城堡。君子垌的客家建筑就是以城来称的。
围屋为中国民居六大建筑类型之一赣粤闽桂的“土楼”式与北京的“四合院”式、江南的“四水归堂”式、黄土高原的“窑洞”式、西南的“干阑式”、云南的“一颗印”式、东北的“木构架庭园”式、青藏高原的“碉房”,合称为中国民居六大传统住宅建筑类型。围屋是土楼的延变,不仅是客家先祖留下的宝贵文化遣产,丰富而独特的民居建筑形式,它集家、祠、堡于一体,集建筑与美学于一体,是客家人在移居地定居生活与活动的“化石”,围屋成为客家人的一个标签,建筑文化的一个烙印,深深刻入到每一代客家人的灵魂之中。。
客家围城的几种形式客家围城因赣粤闽桂等地域的不同及主人的爱好不同,设计上各有特色,但万变不离其宗,不外乎几种主要形式。
一是圆形围楼。象天外来客的飞碟,地下冒出的蘑菇。以福建龙崖的永定土楼最具恢弘气势。土楼是有中央大院的楼。二是方形围楼。这里也有长方形、正方形之分。如闽西的方土楼和粤北的主碉楼。三是城堡式围楼。这又以深圳的大方世居最为闻名.四是围龙式围屋。广东一带客家民居最为常见。五是四角楼。主要是长方形,它的特点是外部及内部结构变化多端。君子垌客家建筑就是属长方形的围城。五是碉楼式。开平碉楼最为经典,约四、五层高。六是其它:如半圆形围楼、椭圆形围楼、八角楼、围村式、堂横式围屋、杠式围楼等。碉楼一般是海外客家华桥所建,其它围屋或围楼一般是国内迁徙客家人建。
围城的最主要的两个特征同理,客家围城因赣粤闽桂等地域的不同及主人的爱好不同,设计上各有特色,但万变不离其宗,从外部看围城是封闭的,严然一个封闭的客家小社会,体现一个“围”字;从内部看围城是开放的,四通八达,象个迷宫,体现一个“通”字。
二、君子垌的围城群
据民国二十年<<贵县志>>记载,君子垌的围城建筑始于咸丰年间,最早是里人黎诗文等人建筑的“云龙围”以及里人邓逢元建筑的“段心围”,之后黎氏、邓氏、叶氏等客家人的十七座围屋城相继在君子垌建成。
黎氏主要有:黎诗文故居云龙围、黎杰材故居同记城、黎太康故居畅记城(在长城、也叫桅杆城内)、双城、显记城、双城、显记城等;邓氏主要有邓启端故居隆记围城、邓建勋故居新城、邓逢元故居同心围、昌城、犁头城、紫金城、茂隆城、老屋城等;叶氏主要有谷坡城等。历史上黎氏相对而言尚文的多一些,围城建筑最早、独具特色,数量极多;而邓氏历史上比较富足,因此他们的围城也相当讲究、数量彼多。相传,近代有个已定居香港的君子垌籍人邓某某,就曾富甲一方,他的传奇故事远近闻名,流传至今;叶氏人口最多,城座也很不错,但数量最少。
贵县的围屋不多,一般是分布在木格、木梓、中里等乡镇,其中又以木格君子垌最为集中,与其它地方的客家围屋相比,君子垌的建筑更具特色,其一座方楼就是一座城,每座城占地四至三十亩左右。目前,君子垌以其城座多、规模大、文化底蕴厚、保存好的特点,在本次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很有希望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君子垌围屋曾经几多辉煌,继清朝未年被赐为“文化乡”后,民国二十三年的<<贵县志>>记载,当年君子垌考取大专生及留学有数达25人,居然占全县236的10%强,同样,君子垌水利建设的成就该志也进行了记载。君子垌先后出了以留学美国并与美国飞虎队队长陈纳德同为同学,最终获得硕士学位回国并颇有建树的黎杰材、在湖南大学任教授的黎颂初、早年赴日留学企望知识救国的黎大康、以及黎庚扬等七位县长、六十年代进京受到国家领导人刘少奇接见的全国优秀教师黎佩英、中国科学院院士邓启金、居港商人邓建勋等为代表的一批君子垌籍客家杰出人才。目前他们的故居保管尚好。
如今,对于君子垌的人来说,客家围城群的建筑及其传说,是给外人看、外人听的,一代又一代,从小就生活在这环境中,已习以为常,这里平静恬淡的生活方式已经令他们的心情平静如水,不再有所触动。年轻人们纷纷外出,换一种现代文明生活方式,每座空旷的青砖古城一般都只有几个热心的老伯还在呵护着这座与他们同样年迈的古城。每当在夜色降临、度步在空旷的城池,怀旧总荣绕在他们的心头;每当访客到来,他们也都会不厌其烦地述说古城曾经的鼎盛、曾经的喧嚣与热闹。他们忠厚老实,个人也没有能力系统有效地宣传这一气势恢宏、别具特色的客家围城群落,而之前因远离城区,信息传播不远,也使得瑰宝在外界无人知,且不说以前,就说到2007初年,贵港至木格的公里还是坑洼不平的,外来人员进来十分不便,加之有关部门财力所限、正主抓经济,一时顾得上对此客家古城进行宣传、保护和挖掘,没能使得君子垌围城群这一难得的人文瑰宝走得更远更远。文革期间,垌子垌客家人受冲击较大,如此经典的、颇具有代表性、庞大的客家建筑群却无缘录入1993年出版的<<贵县志>>,不知是否也受此影响?不过是金子总会发光,君子垌围城群却以独富传奇的魅力,在民间通过口口相传,每天吸引不少探寻者,怀着深深的热望,幕名而来穿梭在各座围城中,一睹客家围城群落的风彩,目睹二百多年客家文化凝聚的结晶,感受其无声无息中释放出来的沉郁民俗、绵长的历史沧桑,体会客家人淳朴无华的天性和顽强的生命力,他们都禁不住啧啧称奇,赞叹不已,他们回去后都不由自主花费几多笔墨去记录,花费大量的口舌赞扬这里独特围城的神秘风彩。
信息来源:贵港市旅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