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琇瑛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第五届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华护理学会荣誉理事长,著名护理专家,中国第一位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原首都医科大学护理系主任、教授王琇瑛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0年9月4日下午14时51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王琇瑛同志是河北省定县人,出生于1908年5月28日,早年曾在北京贝满女子中学(现北京166中学)读书,1926年9月至1931年9月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和燕京大学合办的护士学校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和护理专业文凭。从护校毕业后留校任助教、讲师。1935年5月至1936年6月由协和医学院保送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护理系进修,获硕士学位。回国后一直潜心公共卫生护理和健康教育课的教学工作,任讲师兼护理主任。1943年6月随协和护校迁至成都,任副教授兼教务主任。抗战胜利后,1946年6月随护校迁回北京,任护理主任。新中国成立后,她被选为中华护理学会副理事长,1952年11月抗美援朝期间,代表中华护理学会带领第一支护士教学队赴沈阳为后方医院培训护士长。1954年4月到北京市卫生局教育科、医政科工作,1956年兼任北京市第三护士学校校长。1961年10月到首都医科大学(原北京第二医学院)工作直到退休,先后任护理系主任、图书馆顾问、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护理顾问。1982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1983年8月转为正式中共党员。
王琇瑛同志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祖国的护理事业,并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协和护校学习期间,她就以普及预防医学和卫生保健知识,增强人民身体健康,洗血“东亚病夫”之耻为己任,认真学习、刻苦钻研。临床实习时,她分析了内科100个病例,发现50%以上的疾病是可以预防的,但由于没有预防知识,给病人及其家属带来极大痛苦和经济损失。因此,毕业留校后就选择了公共卫生护理和护理教育工作。1938~1940年,为了宣传卫生防病知识,她在紧张的教学工作之余,组织编写了《卫生广播演讲集》,定期在电台广播。她非常关心少年儿童的卫生教育,从1937年起陆续编写了《小学卫生实验教材》(学生用)1~7册和《小学卫生实验教材教学法》(教师用)1~7册。1945年,她还利用暑假考察了四川彝族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卫生状况,并写出调查报告。
新中国成立后,王琇瑛同志毅然放弃了去英国留学的机会,全身心地投入到为之终身奋斗的护理事业。50年代初,由她亲任队长的第一批抗美援朝护士教学队,为后方医院培训了50名护理骨干,开始了她从事护理教育事业的新篇章。1954年到北京市卫生局工作后,参与了全市护士学校和卫生学校的调整工作,1956年创办了北京市第三护士学校。1961年,新中国第一个护理系在北京第二医学院(现首都医科大学)创建,王琇瑛同志任系主任,为新中国培养了一批高级护理人才。在做好护理教育工作的同时,王琇瑛同志还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从1950年起,她连续被选为第17、18、19届中华护理学会的副理事长。1954年《护理杂志》创刊,她一直担任副主编。1977年中华护理学会恢复活动以后,年逾古稀的王琇瑛同志,为了发展祖国的护理事业,应邀到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作报告60余次,她还通过各种媒体进行护理知识的科普宣传和教育。1980年她兼任中华护理学会科普委员会主任委员,1987年在中华护理学会第20届代表大会上被选为荣誉理事长。
她的出色工作,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充分肯定,在国内外护理界享有很高声誉。1950年出席了卫生部召开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1955年出席了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1956年被北京市卫生局评为先进工作者,参加了全国群英会;1978年出席了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1982年被选为北京市科协积极分子并出席了表彰大会;1983年7月获国际红十字会授予的第29届南丁格尔奖,成为我国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人;1983年9月,当选为第五届全国妇联副主席;1983年12月被卫生部授予卫生先进工作者称号;1986年4月,应英国皇家护理学院邀请访英,并接受该院授予的荣誉校友证章;1995年10月,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她被选为大会代表。
王琇瑛同志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献给了人民,献给了护理事业,生前还留下遗愿,把遗体献给首都医科大学。她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治学严谨;执教认真;严于律己,平易近人;正直诚恳,助人为乐。她的精神、她的品格教育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并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下一名人:赵文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