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 > 山西 > 太原 > 名人

朱兆明

  朱兆明,石油工程专家。山西太原人。1946年毕业于西北工学院矿冶系。曾任玉门油矿采油工程师。建国后,历任玉门石油局工程师、设计院院长,大港油田、石油工业部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石油开发工程技术的领导工作。1950年负责编制了玉门油田第一个油田建设总体设计方案。1960年负责完成了大庆油田首批注水井试注任务。1978年在大港油田成功地进行了深井大型压裂工艺试验。编著有《深井压裂工艺》、《高含腊油田试注工艺》。
  朱兆明,1920年1月5日生于山西省太原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37年考取河北高中(现北京17中),适逢卢沟桥事变,战火蔓延到北平、太原,他因战乱而失学。失学后,他参加了一年多的抗日宣传工作,1939年再次考取西北师范学院附中(现北京师大附中),3年后,于1942年考取西北工学院。1946年,朱兆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西北工学院矿冶系采矿专业,他满怀“科学救国”的热情,与同窗多年的妻子一同西出嘉峪关,行程一个多月,到了地处戈壁荒滩的玉门油田,投身我国石油工业。当时玉门油田是我国第一个初具规模的综合性的石油企业。
  1949年,为迎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玉门油田,朱兆明积极参加了由石油工人自发组织的护矿活动,并于1950年初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兆明倍受党和政府的信任、关怀和培养,这更加激发了他投身石油报效祖国的热情。从1946年到1957年朱兆明在玉门油田率先进行了许多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采油采气专业的工业性先导实验,包括油田注水保持稳产、油田注气有效利用油藏能量、水力压裂增产等工业先导实验,并相应建立了我国石油工业井下作业的基本模式。
  20世纪60年代初,国际政治气候十分复杂,国内由于三年自然灾害,条件极为艰苦。在数九寒天的大庆会战中,朱兆明与多位专家共同提出“分层开发,早期注水”的开发原则,并由他亲自组织实施了油田中区的大庆油田早期注水开发方案,保证了大庆油田的顺利投产,有力地支援了国家建设,他自己却因积劳成疾被别人用担架抬上火车送回了北京。
  60年代中期作为石油工业部地质勘探司采油总工程师,朱兆明担负组织、协调全国各油田石油天然气生产。1964年,他随石油部工作组参加了胜利油田会战。为了深入了解我国石油天然气生产发展的需要,他对全国各油田进行了实际考察,对我国石油天然气开采工艺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为他在以后进行的压裂酸化技术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文革”期间,朱兆明受到了冲击。1969年,他和全家到湖北潜江“五七干校”进行劳动。即使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朱兆明仍然坚信党和人民,他常对自己和家人讲;“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政府不发展生产和科学技术而能让人民过好日子的,我迟早还是要回到我的工作岗位上去的”。果然1973年他又回到了阔别4年的工作岗位。
  1976年,朱兆明受石油工业部部长康世恩之命“专搞”压裂酸化技术。从此,他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在石油压裂酸化技术的实验研究上。同年12月,他率领技术考察团访问美国,开拓了眼界,发现了我国与西方国家在压裂酸化技术方面存在明显的技术差距。他向石油工业部领导建议:我国低渗油气田开发,以及老油田稳产都离不开压裂酸化增产技术,应当引进成套大型压裂车组,建立全国性压裂酸化技术研究单位、学习国外先进技术,迅速消除或缩小我国与西方国家在这领域技术差距,加快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发展。根据石油工业部领导的指示,朱兆明一是抓了大型压裂车组的引进,并将有关技术推广到全国各油田,使我国油气井压裂深度和规模有了历史性突破;二是负责建立压裂酸化技术研究服务中心,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实验室,开展专业性的应用机理及配套技术研究。他领导了全国压裂酸化领域“七五”、“八五”科技规划的制定并促进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迅速缩小了我国压裂酸化技术与西方国家的差距。朱兆明作为联合国援华项目主任,完成“完善压裂酸化技术服务中心”项目,使我国压裂酸化工艺技术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朱兆明投身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50年,主要任职在科学技术岗位,他曾任玉门采油厂厂长、玉门设计院副院长、代理院长,石油工业部地质勘探司油田处处长兼主任工程师,大庆会战采油指挥部副指挥,胜利油田试采指挥部副指挥,大港油田采油总工程师,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采油总工程师。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石油地质组成员,石油工业部科学技术委员兼部采油工艺组长,石油工业部压裂酸化技术协调组组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研究生导师,西安石油学院兼职教授。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采油专家组成员,多次担任中美石油学会压裂分会会议主席,他曾先后率领技术考察团组访问罗马尼亚、美国、加拿大、法国。
你可能对下列名人会感兴趣
太原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