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文峰塔
文峰塔始建于明万历年四十年(公元1618年)。塔为青铜瓦,白墙红柱,仿楼阁式。砖木结构,五级六角,每级均有小室,每面一门两窗,内设扶梯,外有护栏。飞檐翘脊,饰以龙首、仙人、走兽,系以金铎。塔顶有刹,高10.33米,刹座作覆钵形状,上置承露盘。刹杆穿以七重相轮,顶由仰月、园光、宝瓶构成,并用铁索与塔顶相连,使宝塔显得庄重华丽,挺拔高耸。塔身砖砌,每层塔门四隐四现,上下交错,六角攒尖顶,塔刹细长,上有相轮七重,腰檐伸出较长,檐角向上反翘,古朴优美。
文峰塔高39米,雄立城之东南,是南通人崇文兴业的文化象征。据《通州新建文峰塔记》碑文记载,文峰塔是为“补山水之形胜,助文风之盛兴”而建。相传,明代兴风水之说,言自淮水以南一马平川,千余里内仅南通有狼五山,此为南通的“官禄宫”。当时凿山取石,构筑新城,营造园林,破坏了“官禄宫”,以致通籍举子屡试不爽;通籍-多被贬斥。于是有人提议城东南地势低洼,润泽文脉,可造文峰塔、三元桥,必补山水之形胜,助文风之兴盛。或许历史的巧合,南通建城千年中的前500多年里,没有出什么名人。直到16世纪初明后期,方有了凌相凌楷兄弟、马坤、陈尧陈大科父子及侄儿陈大壮、顾养谦顾国宝祖孙以及范风翼、包壮行等近百个进士,遂出了胡长龄、张謇两个状元。其实“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数百年”,人才辈出,这是历史的必然,以塔附会,仅是美谈而已。
文峰塔院,是先有塔,后建寺院的。因塔建寺,名曰“五福寺”。相传建寺时,曾有五个大蝙蝠出现,巨如车轮。也有传说文峰塔上曾有五个红蝙蝠做窠,所以这座塔院定名为五福寺,这是另一番神话。岁月侵蚀,五福寺早已废毁,而文峰塔却几经修复而保留。这一切,院内的六朝古松是最有权威的见证人。文峰塔曾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大修,上一次修膳要追溯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当时仅是进行了小范围的抢险式维修。三十年来,文峰塔虽然主体结构尚好,但屋面、栏杆等皆有破损,不少飞鸟筑巢其间,也对塔身保护造成了一定影响。建国后的两度修理后又焕发出青春的光彩。是我市目前现存体量最大的风水建筑,现为南通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登高眺远,可俯瞰南通全城,文峰塔院为庭院式建筑,是市文联、书画院、艺术馆所在地。近十年来,文峰周围新添了富有特色的庭院式建筑,称文峰塔院。2005年9月,南通博物苑百年苑庆暨中国博物馆事业-活动在南通举行,为此,市政府专门拨款100多万元,对文峰塔这一明代文物进行大规模维修,再现文峰塔雄姿。此次实施的文峰塔亮化工程,依据该塔的建筑特点和结构特点进行设计,分为屋面亮化、飞檐棱角亮化和墙面亮化三个部分。其中,顶层屋面由装在两角中间屋檐上的白色投光灯打亮,以下各层屋面分别由装在上一层栏杆底部的白色投光灯打亮。每一层的屋檐及棱角由安装在该层栏额上的黄色角灯打亮。整个亮化工程纳入濠河风景区亮化集中控制系统,文峰塔也将成为东南濠河上最为靓丽的风景。现在,登塔眺望,濠河波光,繁华市井,历历在目,令人心旷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