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 > 江苏 > 镇江 > 名人

徐中和

   徐中和(1902~1974),扬中县公信桥(今联合乡红灯村)人。1917年往无锡学徒,后在无锡开店。1922年,在上海开办洋伞厂。1929年与人合股创办四达橡胶厂。抗日战争胜利后,四达橡胶厂改名大孚橡胶厂,徐任经理。
   1946年与凌馥康(即凌云超)等人发起组织“扬中县旅沪同乡会”,徐任理事长。后又积极参加以镇江、丹阳、金坛、溧阳、扬中五县旅沪同乡会名义欢宴旧友华罗庚博士赴美。
   1948年10月协助改组扬中县旅锡同乡会,并捐助该会全部经费和扬中旅沪同乡会的日常用费。
   抗日战争时期,扬中县抗日民主政府给养困难,曾派人赴沪求助,徐不仅出资,且设法购置西药和军需品转运扬中,支援抗日军民。
   1946年国民党扬中县政府-特务大肆搜捕抗日民主政府人员,徐以扬中县旅沪同乡会理事长的身份,奔走联系,出面营救。
   徐一贯关心和支持家乡教育事业,1944年曾在上海中山北路独资兴办“中和义务小学”,以方便旅沪同乡的子女就读。1945年7月,抗日民主政府于八桥创办初级中学,同年11月北撤时,民主政府曾嘱李友之等保护学校。1946年初,国民党扬中县政府查封八桥中学,李友之等赴沪向旅沪同乡会求援,徐等以“扬中中县旅沪同乡会”名义向国民党扬中县政府交涉,终以改名“私立扬中县八桥初级中学”的做法而保住学校,并于1946年招收新生。旅沪同乡会组成校董会,徐任董事长,并募集款项(大部由徐负担),为学校购置图书、教具 等。次年徐还以个人名义赠送八桥中学全体师生每人1双球鞋。
   家乡一些小学因经费困难而去沪向旅沪同乡会求助者,徐率先解囊。乡人至沪谋生,有求助于徐者,亦无不尽力相助。得徐资助的求学青年,亦有多人。家乡兴办公益事业,徐总是当仁不让,出资出力。三茅镇北当铺桥年久失修,徐捐30石米的现金建桥,新桥建成,曾以“中和桥”命名。1949年斧头街沿江陡坍,徐亦慷慨捐款用于止坍。1949年扬中遭受水灾,1950年陈忠廉至沪募捐赈济灾民,徐与旅沪同乡捐款折合大米百余石。
   1950年大孚橡胶厂与苏南军区后勤部合资经营,成为公私合营企业。
   1952年“三反”、“五反”运动中徐被捕入狱,并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于1957年提前获释。1974年在上海病逝。
你可能对下列名人会感兴趣
镇江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