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炯
向农业气象学的研究,他联系实际,把农业气象和作物栽培、植物生理生化、农业生态及地形地貌联系起来研究,从而对我国农业气象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吕炯,1902年3月7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原桥乡塘西村。1922年人南京东南大学地学系就读。1928年考人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在竺可桢指导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1930年受派遣赴德国深造,在柏林大学、汉堡大学攻读气候学、海洋学、地质学及农业气象学等,1934年学成回国。回国后在中央研究院任研究员。其间被选为该院评议员,并代理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还曾参加我国第一次黄、渤海海洋调查,负责海洋气象观测。
1935年起,先后兼任中央大学、浙江大学教授,并发表了《渤海盐分之分布与海水之运行》和《中国沿海岛屿上雨量稀少之原因》等我国最早有关海洋学和海洋气象学的学术论文。1936―1940年间与竺可桢、张宝?共同编著了《中国之温度》一书,为新中国成立前最完备的中国气温资料图集。
1943―1949年,任中央气象局局长,并兼任国际气象组织执行委员会委员和国际海洋气象专门委员会委员。在此期间,他积极参与我国爱国民主人士梁希、涂长望、潘菽等人发起组织的“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的活动,并担任理事。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吕炯从香港回到上海参加接管后的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工作。1950年该所改组为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他继续留所任研究员。在此期间发表了《海水温度与水旱问题》和《海面水温与旱涝关系》。
1953年,地球物理研究所迁到北京与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合作成立了农业气象研究组,吕炯任主任。1957年3月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农业气象研究组扩建为独立的农业气象研究室,成为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中央气象局共同合作的机构,行政管理归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吕炯任主任。吕炯在任职期间,亲自进行有关农业气象与作物的引种、气候生态型以及作物的气象灾害等方面问题的研究,先后发表了20多篇农业气象方面的学术论文,对推动我国农业气象科研事业的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不久,吕炯调回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兼气候研究室主任,直至1966年“文革”后又继续从事海洋气象学和农业气象学方面的研究。1985年,病逝于北京,享年83岁。
下一名人:过祖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