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中央畈村 | 隶属:杭坪镇 |
行政代码:330726107 | 代码前6位:330726 |
长途区号:0579 | 邮政编码:321000 |
车牌号码:浙G | 行政级别:村 |
杭坪镇中央畈村位于半山腰,由于地质灾害容易造成山体滑坡,决定实施整体搬迁。搬迁后的中央畈村高楼林立,道路宽敞,透着浓郁的现代气息。村民们在享受新农村、新生活的同时,还是忘不了老村,忘不了和老村一样古老的那些人和事。“我们村有个婺剧团,叫中央畈婺剧团,整个剧团有30多人,生、旦、净、末、丑角色一应俱全,而且所有演员都是自己村里人。我们村的婺剧团可了不得,曾经到大许金店一带连续演七天七夜的戏,每场戏都不重复!”77岁的胡将庆老人说起村里的婺剧团,眼睛都亮了。 中央畈婺剧团创办于何时?距今已有多少年的历史?对此,胡将庆老人也不甚清楚,他只记得他的父母都是剧团的演员。尤其是他的父亲胡修孟,演的是反串角色——正旦。男扮女妆的表演难度高,无论唱腔、体态,还是表演动作,都有特定的要求。尽管有难度,但是他的父亲还是把角色把握得很好。也许是从小耳濡目染的缘故,胡将庆对婺剧情有独钟。14岁时,胡将庆正式拜师学艺,学的是小生行当。胡将庆的师傅是和他父亲同台搭戏的小生演员,他们村的戏班就是这样一个带一个、一代传一代传下来的。正式拜师学戏以后,胡将庆就开始了一年四季走村串镇,春夏秋冬跌爬滚打的戏曲生活。吃在农家,睡在戏台,成了他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 胡将庆的妻子胡三飞,和他一起从小学戏,妻子学的是花旦,而他学的是小生。在台上,小生和花旦经常演感情戏,不知不觉假戏真做了,他们成了名副其实的夫妻。在台上,他们是才子佳人、郎才女貌;在台下,他们夫唱妇随。有时候,连他们自己都分不清,到底是在台上还是台下,在戏里还是戏外。 学戏很苦,更何况胡将庆演的不仅是小生戏,连武生戏也由他演,他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是可想而知的。如《马超追曹》、《火烧子都》、《牛头山》、《龙虎斗》、《狮子楼》等等,这些都是胡将庆的拿手好戏,其中最拿手的是《马超追曹》和《变脸》。《马超追曹》是婺剧的一出传统折子戏,讲的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矫旨马腾前来许都,欲谋除斩。马腾也想借机除去曹操。后马腾的计谋被0细告密,曹操暗令夏侯惇、许褚等埋伏城外,假借曹洪点兵,使马腾不防备,一举将马腾擒杀。马腾之子马超,闻父噩耗,与韩遂率西凉兵马伐曹,曹操大败,割须弃袍而逃。胡将庆在这出戏的表演中,有许多高难度的打斗动作,尤其是游桌这招武生戏,每次表演都获得观众的满堂喝彩。婺剧游桌动作,从十米戏台上的翻飞跳跃,到方寸桌子间的插扑躺滚,一招一式中,既有胡将庆从前辈从同行那里虚心学到的传统绝活,也有自己的创意。 胡将庆说:“现在戏曲舞台上的《变脸》是把一张张纸绘的脸谱贴在脸上,每变一次剥一层纸,简单易学。而我演的《变脸》,每变一次脸就用颜料画一次,变脸的颜色顺序依次是:白——水红色——大红——黑面——金面,短短几分钟内灵活娴熟地变出5张脸,每次变化,动作都要十分迅速。”村里有块戏台石 由于演出剧目丰富,演技精湛,中央畈婺剧团声名鹊起,逢年过节来请他们演戏的人很多。 中央畈村的村民为什么喜欢学戏?这和当初村里的生活条件有关。俗话说“家贫出艺”,因为生活条件差,很多家庭无钱供孩子上学,所以让孩子从小学戏养家糊口。久而久之,学戏、演戏成了该村的一大传统特色。如该村有个名叫胡石红的花旦,从来没有上过学,斗大的字不识一个,但她却能一字不漏地背戏文,而且演戏演得很好。 除了当时的客观条件和民俗民风外,中央畈村民爱演戏、而且演好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与村里的那块戏台石有关。何谓戏台石?那是一块很大很大的石头,远远看去就像一个用石头搭成的天然大戏台。村里一直有这样的传说:“凡是想学戏的人,只要到戏台石上走一走,不会演戏也会演。”村民们都说,正是因为感染了戏台石的灵秀之气,所以村里学戏的人多,学好戏的人也多。戏台石的美丽传说,不仅激励着中央畈婺剧团的演员们认真学戏、精益求精,还吸引了大批其他剧团的演员前来顶礼膜拜,希望戏台石能给他们带来好运。难忘婺剧 和我县大多数农村剧团一样,中央畈婺剧团在经历了曾经的红火之后,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村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的“演好戏”变成了“读好书”,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读书成材,而不是演戏度日。 中央畈婺剧团和有着500多年历史的老村庄一样,终将成为村民心灵深处的一抹记忆。但对于像胡将庆这样在舞台上摸爬滚打了大半辈子的演员来说,那段舞台生涯是他们刻骨铭心的经历,不会随着时间的改变、时代的变迁而改变、而淡忘。胡将庆说:“我如今虽然年纪大了,相貌老了,但是那些剧本没有忘,如果有机会登台,我照样能演《马超追曹》、《火烧子都》……”胡将庆看着会演匾额回忆演戏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