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 > 福建 > 漳州 > 地名

和美村

地名:和美村隶属:盘陀镇
行政代码:350623108代码前6位:350623
长途区号:0596 邮政编码:363000
车牌号码:闽E行政级别:村
  和美村位于盘陀镇西部,东邻西厝村,南邻割埔村,北隔洞仔尖山与石榴镇交界,西至盘陀岭顶与云霄县火田镇交界。源自六齿山的小溪流经本村汇入盘陀溪。从前闽粤驿道经过本村,现在有可行汽车的村道与国道3 2 4线相接。   政区沿革  清代属八都西山保所辖。民国时期属盘陀乡(后合并于绥安镇)的长林保所辖。新中国初期为第二区(1955年l 2月改称石榴区)和坑乡。1958年9月属石榴公社盘陀管理区的和坑大队,19 6 1年7月属盘陀公社管辖,1 9 8 4年9月属盘陀乡(1 9 9 2年2月改为镇)的和美村。1 9 8 9年拆分为和美、西厝二村。和美村辖和坑、和坑院、济美林(涤尾林)、崎脚、顶涂、顶埔、下埔、塘仔后、过溪、五里牌、泥鳅垄11社。现共有4 6 7户,2 2 2 2人,其中,济美林110户,480人;崎脚6 0户,2 4 0人;和坑院1 7户,1 0 0人;顶涂3 0户,1 5 0人;顶埔、下埔6 0户,270人;塘仔后3 0户,l 5 7人;和坑、泥鳅垄70户,3 2 o人;过溪70户,3 6 0人;五里牌20户,145人。  姓氏源流  济美林、顶涂为陈姓聚居地,祖先来自东林村。崎脚、和坑院、塘仔后、过溪为王姓聚居地,祖源不详。顶埔、下埔为林姓聚居地,部分林姓祖先来自乌石,部分林姓祖源不详。五里牌有王、陈、林等姓。和坑、泥鳅垄有谢、王、陈、李等姓,谢姓由白灰洋迁来(白灰洋为革命老区,民国时期被移民废村,解放后为农场)。  经济状况与基本设施  全村有水田2 02 7亩,农地3 2亩,有大片山地。主要农作物水稻、甘蔗及香蕉、荔技、龙眼等果树。有养鸭专业户2户。  有造纸厂、制氧厂、加油站各一座。从事运输业者5 0人,有汽车1 0辆,机板车2辆,手扶拖拉机6辆。在路边开小店者2家。外出做工者5 0 0人。  家家饮用井水,用电灯照明,电视装机普及率7 0%,电话装机普及率60%,有手机500多支。  村卫生所一所·  和美小学,1993年建新校舍,校园面积4 8 9 2平方米,建筑面积8 68平方米,设9班级,学生269人,教师1 3人。  古迹  无象院,因址在和坑社边,俗称和坑院,以至“和坑院"成为地名,即今和坑院社。其前身无象庵,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那时,盘陀是闽粤交通要道,而岭下村舍稀疏,常有野象出没,行人提心吊胆。漳州知州傅伯寿始创“随庵立铺”办法(“铺”是驿路上的分站)。招募和尚吴祖华带徒弟到和坑设庵,兼管铺事(负责招待过往-和公差,传递文书)从此,居岭下者渐多,象透渐绝。潮州知州黄定路过,题给“无象庵”匾额,因此庵名无象庵,铺名无象铺。后来庵、铺分设,无象铺移设予讹称“牛上铺”地方(今属官陂村)。无象庵仍在原地,淳祐年间扩建,改称无象院,因为址在和坑,俗称和坑院。  济美楼,圆形三合土楼,建于清代,今楼墙尚存。  另有半圆形楼、方形楼各一座。  新中国人物  陈春龙,漳浦县邮电局局长。  谢良文,副主任医师。
你可能对下列地名会感兴趣
漳州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