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鸿恩
清光绪三十年(1904),鸿恩毕业于鼓浪屿寻源书院后,曾在南安、平和等地任小学教员,民国9年起,一直任私立育英小学第三任校长。1952年,育英小学与琯溪中心国民学校合并,定名琯溪小学,他改任该校副校长,直至逝世。
鸿恩始终以育英小学的校训——“诚、慎、勤、勇”为座右铭,身体力行,尤重于“勤”。他常说:“不勤教无以为仁”、“不勤教无以为智”。在他的倡导下,校园内勤教勤学蔚然成风。30年代初,他敢于突破当时的学制,在四年级以上增加初级英语教材和尺牍、应用文等教学,并亲任应用文课的教学。
旧社会里,鸿恩过的是极为清贫的粉笔生涯,但他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视教书育人、培育人才为最大的幸福。当时,育英小学系私立学校,经费困难,他与同事同舟共济,苦力支撑,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他虽为校长,但对校园的整理、打扫以及桌椅的修缮等都亲自动手,在师生中树立了一个勤劳、严谨、朴实、不务虚名的长者形象。
教学之余,鸿恩爱好医道,潜心研究本草,博采民间验方,自辟药圃,亲自栽培、实验,有人求诊,从不取报酬。他就实践写成的《民间本草拾遗》一书,虽已散失,但部分留存的验方,至今仍应用于民间,且被称为《天赐方》。
下一名人:林献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