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 > 山东 > 莱芜 > 地名

车辐南峪村

地名:车辐南峪村隶属:和庄镇
行政代码:371202111代码前6位:371202
长途区号:0634 邮政编码:271100
车牌号码:鲁S行政级别:村
  车辐南峪村位于莱城东北27公里、乡政府驻地东3公里处。东界博山,南接北平州,北与东车辐、西车辐村一河(淄河)相隔,西边山顶分水岭是与和庄村的分界,该村194户人家,672口人,耕地535亩。人,耕地1573亩。是和庄乡第一大行政村。  该村原名翟科,明朝末年立村,因址在东车辐南山峪中,故改村名车辐南峪。村里最先有孙家在此居住,孙姓为“世代户”,后有毛、张、孙、姜姓陆续迁来。据《毛氏谱》记载,毛姓明朝末年由车辐村迁来。四姓中孙、姜两姓占多数。  清康熙《莱芜县志》记载,“杓山保•车辐南峪”。民国时期属莱芜县第六区。1941年5月属石马区。1945年10月属莱东县(博山县)常庄区。1951年3月归莱芜县第十区管辖。1955年复归常庄区。1958年3月又属和庄乡,后改为和庄人民公社。1959年3月并入常庄公社。1984年3月改为常庄办事处。1985年11月属和庄乡管辖至今。  该村自古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谷子、胡萝卜、紫色土豆。村民有种地能手,有经商行家。早年毛家,孙家,姜家有赶骡子出远门做生意的,也有跋山涉水挑茶篓贩卖茶叶的,在家的也有身怀绝技服务家家户户的。孙覃亮、孙英秋、毛玉明是当时的出名的巧匠,劈石、凿字、刻画样样通,慢凿细琢的字刚劲有力,轻雕精磨的图案形象逼真。名厨孙维兰,炉灶独特,烧木块,煤坯均可,既节柴又旺火。一炉身两炉口,高层炉口可蒸煮,低层炉口可爆炒。她做的炖鸡、蒸鱼、红烧肉块、清水丸子……味美可口。近到周围村,远至石马村,无人不知她的芳名。她为人大方厚道,教徒传艺,流传至今。  1929年前后,村里办起戏班,班头李山泉,教唱莱芜梆子戏。除此以外,每年正月十五前后,村里的青年男女还组织高跷队、锣鼓队,走村串巷去演出。  该村自古以来就重视教育。早年在关帝庙的西屋设过学堂。从这学堂走出了两名秀才,也出了不少将才。20世纪60年代迁至村东平顶山。脚下,盖有北房3间,西房4间,办起了村小学。70年代初,又在该校东南志公峪口盖起了一校两院12间房屋的新学校。从此,车辐南峪村有了自己的中学。西车辐村有部分学生也在这里上过学。几年后该校撤消,只保留小学。1985年村又投资十几万元在村西首建起了高标准的校舍,把小学搬了过来。  古往今来,车辐南峪村为国家输送了不少优秀人才。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氏0毛景田的3个儿子相继参加抗日。长子毛德甫从东北讲武堂毕业后参加了八路军,1939年在章丘埠村被敌特暗杀。1940年,毛景田55岁,担任和庄镇参议长。这年秋天的一个晚上,毛景田被青石关据点的汉0抓去。敌人使用了灌辣椒水、坐老虎凳、用烙铁烙等种种酷刑,将他折磨得死去活来,遍体鳞伤,但他坚贞不屈,敌人拿他没有办法,便把他拖到青石关西南面山坡上杀害了。毛氏老大之孙毛梓才,从长山县中学毕业后,在普通村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开展党的工作。1938年任莱芜县六区(常庄区)区委书记,1939年11月调莱芜县敌工部,1945年任博山县县长。在毛田和毛梓才带动下,毛氏家族共有20名青年参加抗日。  在毛家的影响下,抗日时期107户、400口人的小村庄,就有抗属占74户。除参加八路军外,青壮年都参加了民兵自卫团或游击小组。全村有0员22人,为石马区之冠。车辐南峪是当时名副其实的抗战堡垒村。毛景田、毛玉明、孙积强等12人为国捐躯。经过战争洗礼幸存下来的便成为治理国家的出色人物。其中毛梓才原任国家一机部副部长,姜来胜、姜昆曾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姜万珍曾任陈毅的秘书;姜丰杰原任福建省厦门市边防检查站政委;毛凯明、毛昌明等多位干部。现在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也都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无私奉献着自己的一切。  车南峪村,北靠博山,东邻博山区石马镇,特殊的文化交流使村里人思路开阔,极易接受新鲜事物。自20世纪70年代村里用上电,修了路,建起方塘后,1988年又打机井l眼并配套,村里人喝上了永不枯竭的地下水。后来又在与西车辐村交界的淄河上建起水泥桥一座。2001年村民自发修水泥路多处。70户安上了电话。  车辐南峪村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新世纪改革开放、招商引资的大好形势下,车辐南峪村将会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编织更美好的明天。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你可能对下列地名会感兴趣
莱芜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