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太平官庄村 | 隶属:杨庄镇 |
行政代码:371202109 | 代码前6位:371202 |
长途区号:0634 | 邮政编码:271100 |
车牌号码:鲁S | 行政级别:村 |
太平官庄村位于莱城西15公里、镇政府驻地东4公里处,长埠岭中北部,地处丘陵。东界方下镇,北为孟家官庄,南与凤凰官庄水渠相隔。全村现有170户,503口人,土地710亩。 据村碑记载:明洪武六年(1373年)赵姓二人由山西迁此,分南北两处建村,分称南北窝铺。清雍正九年(1731年)合二为一,定名为太平官庄。 民国二十四年《续修莱芜县志》记载:“太和乡•太平官庄”。太平官庄村处于杨庄镇与方下镇交界处,战乱时期曾隶属于水北区(九区);1945年后归杨庄区(十五区);1953年划归方下区;不足一年,又回归杨庄区;1958年划属鲁西人民公社;1959年2月后又归属杨庄人民公社;1984年撤消人民公社后,隶属杨庄办事处和杨庄镇。 太平官庄村小姓杂,现有吕、朱、赵、徐、亓、韩、孙、刘、张9姓,其中吕、朱、赵、徐人口居多。据土地庙碑文所记,历史上曾有孔、胡、王、李、常、纪6姓。 1953年2月,赵玉林、徐志文、赵敦林、朱思胜、亓永公等组织二十几户成立第一个互助组。1954年7月转为先锋初级社,1955年10月组织先锋高级社,赵玉林任社长。1956年太平官庄、梅家官庄、凤凰官庄、孟家官庄以太平官庄为中心成立“四官庄高级社”,赵玉林任社长。四官庄为统一核算单位,建有一个党支部,徐志文任书记。历经4年7个月,于1961年后各村单独为行政村(大队),;人民公社时期全村分为4个生产队,村级核算;之后,生产队独立核算。1978年后,在原4个生产队的基础上,建立4个村民生产小组。 过去,太平官庄村土地质量极差,属丘陵地。人民公社时期,兴修水利,砌石造田,深翻整平,实为太平官庄人改变生态之大计。1966年开始兴修水利,至今村东、村北已打机井近30眼。1968年冬至1979年先后在村西修筑南、北两座扬水站,在村南、村西岭上,开挖两个大型蓄水池。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到1978年,奋斗9个冬春,砌石堰上千米,化零为整,整治土地400亩。 太平官庄村民崇尚文明。1925年冬,吕文厚、吕文华、朱思乾等倡导并主持在村北关帝庙中兴办太平小学。 20世纪30年代后期,吕秀峰(0党员、烈士)和杨桂芳(0党员、烈士),曾在此教学并秘密开展党组织活动,以教书为掩护传播革命道理。1956年由时任张里完小校长的朱应林倡导、徐志文主持,成立太平完小,时为杨庄区三处完小之一。1969年8月成立初中班,1980年8月初中班并人胡宅联中;小学1994年春并入梅官庄小学。毕业于山东财经学院的吕方兴是该村第一个本科生,在武汉石油大学就读的朱焕刚是该村第一个硕士研究生,现在美国教学的徐岩是该村第一个留学国外的博士。自1977年恢复高考后,村里考上了大中专学生近40人。 太平官庄村村民思想活跃,易接受新鲜事物。战争年代,这个不足200人的小庄就先后有22人参军,4人为国捐躯。太平官庄村1937年就建有0党支部,全国解放后,县、公社领导干部多次到村驻点指导工作,又加之“四官庄”以此为中心建立支部达4年7个月,素有“小延安”之称。 1959年朱恒山、刘灿贵等建立联诊所,田爱增、郝明德、孙继维、田法孟、陈登明等先后在联诊所工作。1976年初解散。 1975年3月先后接待济南粮库上山下乡知识青年3批,共计20人,是知青锻炼基地之一。 1974年建立村图书室。1975年由徐志文、朱应新主持在太平学校中建立村纪念馆,以教育激励后人,周围村庄、学校,多次组织村民、学生到此参观。 太平官庄村现正实施新村规划,举村东迁至牛寨路。以王润之书记为首的村委一班人正描绘着太平的宏伟蓝图,一项项富民强村工程正规划实施,在不远的将来,一个崭新的太平官庄村将出现在世人面前。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