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苏家坡村 | 隶属:寨里镇 |
行政代码:371202108 | 代码前6位:371202 |
长途区号:0634 | 邮政编码:271100 |
车牌号码:鲁S | 行政级别:村 |
苏家坡村位于莱城西北25公里,距寨里镇政府3公里处。地处平原,东临宜山村,西接周王许村,北临大鱼池村,南靠韩王许村。全村270户,888口人,土地面积930亩。 据《苏氏谱》记载,明成化年间苏姓第五世祖苏卜由宜山迁此建村。因址在宜山村西,曾名西坡,后改称苏家坡。本村是名副其实的父母村,无一外姓。民国二十四年《续修莱芜县志》记载:鱼池乡•西坡。寨里镇历史几经沿革,苏家坡村一直隶属寨里镇至今。 村子西北是绿色的羊丘山,山上100多亩地经过“学大寨”整治,全部变成了旱能浇、涝能排的沃土。苏坡人最早打破了传统的种植观念,由种地瓜改成种植红麻,再由种植红麻改成了养杨树苗,从那时起,村民逐步富了起来。 适时种植经济作物,增加家庭收入是苏家坡人不懈的追求。解放初期,村里就有几户农民开始种植油草,到1975年全村家家户户都种植油草。油草是油房加工豆油、花生油时“包垛”的必用品。当时是苏坡村的经济特产。油草浑身是宝,它的根和掉下来的杂叶可以打成绳。绳子结实、耐久、好用、不怕雨水。可以用来作井绳打水、作套牛绳耕地等。油草销路很广,给人们带来一大笔收入。1985年,苏家坡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油草的效益越来越低,取而代之的是生姜、大蒜,此外还种植了杨树苗、银杏树、山楂树、雪松、杉树等,在村南和山上建了十几处果园,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占了90%以上。近几年又发展石落籽等中药材,种植50余亩,每亩收入是玉米的3倍以上。 1984年起,苏家坡村用了5年的时间重新规划村庄,在全镇是第一个完成村庄规划的村。草房全部换成了瓦房,座座瓦房错落有致的排列着,道路四通八达,畅通无阻,通往邻村的道路是沥青路,全村居住、交通条件上了一个大台阶。 1991年,为了修建一座通往宜山村高标准的水泥大桥,村民们纷纷慷慨解囊,每人自愿捐资50元,集资4万余元,干群一心,大战八个多月,胜利完成了建桥任务。镇领导表扬苏坡村人心齐,没有办不成的事。 1979年,村里开始通电,截至2002年村里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视,有357.5多户安装了电话,是名副其实的电话村。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2001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了3500元。有四户村民盖起了两层楼房。村里现有恒温库l座,加工厂1处,村卫生室1处,小卖部4处,收姜大户两家,洗姜机3台,运输机动车2部,出租汽车4部,拖拉机15辆,农用三轮车20辆,摩托车30辆。 苏家坡村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该村许多村民积极投入到革命斗争中,苏礼之等六位烈士为革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1947年,苏化一随军南下,后曾任杭州市-局长。 苏家坡村民历来重视教育,解放初期,村办小学建在西头的关帝庙,由本村苏伯成任教师兼校长,村庄规划时,关帝庙拆除建成了民房,学校搬迁到村南。1994年该校合到周王许至今。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至2001年,村里共有40多名学生考取了大中专学校。2002年在读研究生一名。 苏家坡人注重文化,崇尚礼义,诚实善良,向心力极强,两个文明建设水平将不断提高,未来的苏家坡村将更加美好。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