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 > 山东 > 莱芜 > 地名

北围村

地名:北围村隶属:苗山镇
行政代码:371202105代码前6位:371202
长途区号:0634 邮政编码:271100
车牌号码:鲁S行政级别:村
  北围村位于莱城东部山区,在莱城东北30余公里,苗山镇政府东南15公里处。南接南围村,北至桃园村,西靠杨家横水库上游。东北与南峪村相连,东接邹家篮子村。全村现有140户,460口人,总面积10余平方公里。  建村于明朝初年,当时农民起义军领袖唐赛儿曾在此地被官兵包围,为纪念唐赛儿,取名北围。  最初,该村有郭、马、田、吴、崔、闫、吕、狄八姓。现该村以闫、吕、狄三姓为最多。  据清《康熙莱芜县志》记载:“石马保•北围”。抗战初期,北围属苗山区;1941年,莱芜划为三县,北围属于博莱县常庄区;1955年属南文字乡;1958年属常庄人民公社;1984年撤销人民公社,属常庄办事处;1985年划归辛庄办事处徐店乡,1986年又归常庄乡;2001年划归苗山镇。  1947年土地改革时,村人自发组织起来,打土豪,分田地,翻身当家作主人。  北围村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群众基础特别好,是当地有名的革命老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村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报名参军参战;同胞姐妹们自发组织起来,做军鞋、碾军粮,支援八路军。谱写了一曲曲“军民一家鱼水情,齐心协力打敌人”的颂歌。例如:尚曰德、吕永臣都是抗战时期参加革命壮烈牺牲的;基干民兵吕志科,积极支援前线,在解放战争中壮烈牺牲;还有四人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立了大功。  1938年八路军四支队廖容标司令员带领部队在北围村安营扎寨,休整、练兵,建兵工厂。这年秋的一天,日军、汉0要来北围进行重点围剿。廖容标得知消息迅速撤离,敌人来后扑了个空。这时阴蔽在村边树林里的基干民兵向鬼子兵开了枪,枪声响过,一名鬼子已中了弹见了阎王。民兵偷袭后快速撤离,敌人连民兵的影子也被发现。这下更惹怒了敌人,便气急败坏地放火烧了整个村子,还残杀了3个无辜百姓。  一条大河从村中穿过,将村子分为南、北两部分。过去河上没建桥,村人来往不便,到了汛期发大水更是麻烦。长期以来,人们做梦也盼望着能在河上架起一座大桥。1993年,在市建委驻村工作组的指导帮助下,终于建起了高标准的大桥,方便了村民生产、生活,也为北围村增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夏日晚,人们聚集在东大桥两头休息、纳凉、谈天说地。大桥成了人们休息娱乐的好去处。  现在的北围村,山青水秀,风景迷人。这里有国营寄母山林场,杨家横水库。20世纪60、70年代村民积极响应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号召,大搞植树造林运动,使光秃秃的穷山恶岭披上了绿装。松树、槐树郁郁葱葱,遮天盖地,环境优美,空气新鲜,山林覆盖面积达到了95%。各类植物百余种,鸟类若干种,兽类多种,中草药达几十种。杨家横水库上游是面积大而平的沙质地,是人们钓鱼、洗澡、划船休息的好地方。每逢节假日来钓鱼的人络绎不绝。尤其是春、夏两季,更是游人多多。  1974年,时任党支部书记的闫俊兰同志,带领全体村民治山、治水、改河、造地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硬是在荒沙滩上建造了ico多亩旱涝保丰收的高产粮田。  1975年至1976年两年间分别在杨家峪、麻地峪和窑峪修建了三座小型水库,打机井、修水渠扩大了农田灌溉面积;并修通了北围通常庄,北围通蔡峪的两条公路,解决了山沟沟里人们交通不便的一大问题。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1993年,将荒山秃岭进行了承包,鼓励农民大搞植树造林和各种果树栽植,如今板栗、大枣、核桃、苹果、葡萄、花椒等优质果树达到了万余棵。每年,村民在这方面的收入相当可观,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北围村不但自然景色秀丽,而且物产丰富,如:花岗石、铁砂、铁矿石、白沙等。除此之外,这里水资源丰富,大谷小峪常年水流不断,水质清澈透明,无污染。淄博等地常有人来取水饮用,很有开发价值。实行结构调整后,村民大搞养殖、大棚蔬菜和黄烟的种植,这一举措,大大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入,到2001年,村民年经济收入达到了3500元。村民吃的、住的、穿的、用的都发生了显著变化。村里95%的户有了电视。大彩电,VCD也为数不少,57户人家安装了电话,还有部分青年配备了手机,村里共有各种牌子的摩托车80多辆,有两人买了农用汽车,日子越过越红火。  北围在发展,北围在变化。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你可能对下列地名会感兴趣
莱芜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