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 > 山东 > 莱芜 > 地名

铜山村

地名:铜山村隶属:苗山镇
行政代码:371202105代码前6位:371202
长途区号:0634 邮政编码:271100
车牌号码:鲁S行政级别:村
  铜山村位于莱城北15公里,镇政府驻地西南7.5公里处。辛泰铁路从村东经过,地处山区。东临石龙口村,北至上方山村,西靠常家庄村,南与张家洼镇大陡沟村接壤。现有耕地1021亩,374户,998口人。  据村碑记载:“明朝初年有朱姓迁此,早有人居住,始建村无考”。当时朱家人居多,以姓名村,叫朱家店。因此处为古冶铜遗址,清中叶改为铜冶店。有王、吕、郭、刘、朱、尚、魏、耿、罗、田等十几个姓氏。  1954年,王宜圣等23户农民的互助组变为农业合作社,取名铜山社,以后沿用此名。1964年,出土一块钱范,经鉴定为西汉初期铸造,钱范现存省历史博物馆。铜山历史悠久,汉朝以前就有人居住。铜山村1958年隶属苗山公社;1984年隶属苗山办事处见马乡;1984年10月隶属见马乡;2001年隶属苗山镇。  铜矿分为露天矿和洞矿,主要有铜山铜矿和运粮山铜矿。铜山铜矿有铜山北、西露天矿和铜矿洞。北露天矿位于铜山北麓,东西长300米,宽200米。西露天矿位于铜山西麓,南北长800米,宽10米到230米不等。露天矿便于开采、运输,是古代开矿的主要形式。铜矿洞位于铜山南麓,洞口面南,高3米,宽2米。北向下45度斜道,斜深约200米。至60米处有向西一斜道。巷道巧妙地运用了岩石的压力,开成了椭圆形,至今未塌。运粮山铜矿位于运粮山北麓,洞口面南,高2.5米,宽2米,北向下45度斜道。20世纪60年代,山东地质队重开此矿,挖出许多人骨、马骨。相传是百姓为躲避“长毛”而遇难于此。现井巷已被淤泥堵塞,深度不详。洞口以北元宝山前有柏树窝和麻洼地两个露天矿。  铜山冶铜遗址主要有南园地、烧砟地和六亩地3处,面积达42万平方米。南园地位于铜山河南岸,东部被铜山村叠压。西部为农田。其东西长650米,宽220到400米不等。地表遗有炉渣,小块铜矿石。村中有高4米、直径约30米的炉渣山。村民在此挖房基时,至4米深仍为炉渣,深度不详。村西南也有较多的炉渣堆积。烧砟地位于铜山河北的村西,其南沿铜山河北岸,北至簸箕山根,东部被村庄覆盖,中西部为农田遗址东西长670米,宽260至430米不等。地表遗有炉渣、铜矿石、陶器残片,土堰上,距地表1.2米处有厚0.4米的文化层,含有红烧土、炉灰、炉渣、铜矿石、陶器残片等。1972年,村民在河滩上挖土造地,曾挖出了铜、铅锭,以及大量的陶风筒。六亩地位于铜山河北的村东,占地东西长260米,宽约50米。  由于当时交通不便,运输工具落后,冶炼好铜后随即铸成各种器物,如铜钱、铜盆、铜锣等。泰山岱庙里的两只大铜鼎就是铜山铸造,鼎上铸有“铜山”字样。1970年,地质勘探队又出土了不少冶铜遗物,如汉代的半两钱范、五铢钱范和三铢钱范等,其中三铢钱范是全国首次发现。  铜山历来是官府驻地,解放前设铜山乡政府,1953年改为铜山管区。铜山自古是通淄博的交通要道,历来是集贸重地,古时就设铜山集,解放后设铜山门市部,铜山联诊所等。  解放前,村中设私塾,民国初年又扩建,校长耿长安,教师李建功。解放后,第一任校长吕恒超。教师吕世红。这所学校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仅铜山村副县级以上的干部就有十几人。1982年铜山小学迁到村东北。1969年设铜山联办初级中学,校址在马道岭,第一任校长孟宪松。2002年,铜山中学并人苗山镇中心中学和苗山镇见马中学,铜山小学迁入铜山中学旧址。  铜山人杰地灵,有史以来出现过许多才子。清中期郭某中痒生,清中叶郭宗海中贡生。建国初期,王其存考入军事大学,毕业后专门研制-,曾参与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工作。恢复高考后,先后有20多人升入高等院校。吕济爱为莱芜市党校副校长、副教授。朱应明在南京大学读博士,王庆轩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读硕士。铜山村还是苗山镇出教师最多的村庄,现已退休和正在任教的共有20多人。  战争年代,铜山村民积极参军,有4人壮烈牺牲。烈士王其仲当时任章丘县武工队队长,由于叛徒告密,惨遭敌人杀害。功臣王其彦曾先后参加过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渡江战役。在淮海战役中登上敌军坦克,掀开盖子投进手榴弹将坦克炸毁,荣获一等功。他在淮海战役中又荣获二等功,在朝鲜战场立四等功。王其彦现年74岁,身体健壮。朱司增曾被选为全国民兵代表,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许多优秀儿女转业后走上领导岗位。郭传生曾任山东省人事厅干部处处长。吕济业曾任燃化部煤炭地质局局长,吕济广曾任哈尔滨兵工厂-。  改革开放后,铜山村集体、个体经济飞速发展。近期,村里办起了长石场。村东村西先后建起了长石大碾。2002年夏又完成了费税改革。铜山村正以日新月异的变化向前发展。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你可能对下列地名会感兴趣
莱芜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