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石龙口村 | 隶属:苗山镇 |
行政代码:371202105 | 代码前6位:371202 |
长途区号:0634 | 邮政编码:271100 |
车牌号码:鲁S | 行政级别:村 |
石龙口村位于莱城北13公里,镇驻地西南8公里处。地处山区,东邻桃花峪火车站、下郭家沟村,辛大铁路线从村中穿过,村前是一条由张家洼通往苗山的公路,连接博莱公路,交通非常便利。耕地629亩,145户,433口人。 据村碑记载,明朝中叶,陈姓由陈家峪迁此建村。清康熙《莱芜县志》记载:“王善保•石龙口”。石龙口村1958年隶属苗山公社;1984年隶属苗山办事处见马乡;同年10月隶属见马乡;2001年隶属苗山镇。 石龙口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战争年代,村里建起抗日民团、妇救会、支前队;青壮劳力纷纷参军,是有名的模范村。抗战时期,区中队就驻在村里。1942年8月16日,有见马乡日伪军和龙角日伪军300余人,包围了该村。区中队在群众的掩护下,安全突围,毫无伤亡,而敌人进村实行了“三光”政策,当场打死群众和干部15人,打伤16人,带走22人。牲畜、财务几乎洗劫一空。带去的22人,当晚枪杀在东见马“八路坟”里4人。敌人的暴行,更加激发人们的抗日怒火,人们纷纷投入到向敌人讨还血债的战斗中。据统计,全村有3名烈士,荣军l2人,县团级干部5人。 石龙口村,在过去耕地很少,且大都是山岭薄地,粮食产量很低,主要是靠天吃饭,生活极差。 勤劳的石龙口人民,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一步步地改变着自己一穷二白的面貌。特别是在农业学大寨的年代,全村老少齐上阵,改河造地50余亩,搬迁30多户,整地30多亩。之后,村民又大干苦干,奋战几个春秋,建水库4座、机井6眼、扬水站2座,使水浇地面积人均达到l亩。改革开放,给石龙口村民注入了新的生机活力,也带来了丰厚的实惠。村里建起了3家空心砖厂,养殖、林果专业户达1/3,有7户到城里经商,现已落户莱城。有6名农民成了堂堂的大经理。村里实现了电话村,吃上了自来水,很多农户用上了中高档家电,走上了小康路。家兴村盛,生活红红火火,蒸蒸日上。 现在再来看石龙口村,山青水秀,花果飘香;条条大路宽广,排排瓦房整齐明亮,花园式的庭院,布置讲究的室内,淳朴好客的民风,保准你留连忘返。 龙口村犹如一个大家庭,尊老爱幼,扶贫济困蔚然成风。义务出资、出力,修建校舍,建桥修路,成了村民的自觉行动。 龙口村人才辈出。全村从事教育的教师就有15人,其中小学高级职称的教师陈全文是省级优秀教师。自恢复高考以来,有20多名学生考入大学,30多名学生考入中等专业学校。子女都是大学生的就有5户。如:中学高级教师陈遵文一家,三个孩子大学毕业,都参加了工作,大儿子在市实验小学工作,二儿子在区国税局工作,三儿子是厦门一家公司的经理,今年,他的孙子又考取了厦门大学,中学高级教师陈学文一家,儿子大学毕业,任莱城区组织部副部长,女儿毕业后在市中医院任护士长。陈乐文一家,两个儿子大学毕业,大儿子在莱城电厂财务科科长,二儿子任市十七中办公室主任:陈善树两个孩子大学毕业后,大儿子在市人0制委员会工作, 二儿子在苗山中学任教。-研究生毕业出国留学,现调-合国工作。 石龙口村人,不愧是龙的传人,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又有艰苦创业的精神,经过历代人的努力,已把山村建设得山青水秀,经济繁荣。可以预见,石龙口村的未来更加美好。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