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马小庄村 | 隶属:牛泉镇 |
行政代码:371202103 | 代码前6位:371202 |
长途区号:0634 | 邮政编码:271100 |
车牌号码:鲁S | 行政级别:村 |
马小庄村位于莱城西南20余公里处。西与泰安市寨子村隔河相望;北与杨庄镇马家庙村隔河相望;南与中小庄、贺小庄两村接壤;邻杨小庄村。全村现有1100口人,耕地总面积1400亩。 马小庄村,清末属莱芜县毛埠保。1939年至1941年莱芜划为莱北、莱东新甫三县,马小庄属新浦县。1945年10月,恢复莱芜县建制,马小庄隶属莱芜县圣井区:1951年改为第五区。1957年,圣井乡分为牛泉、圣井两乡。马小庄属牛泉乡;同年10月成立人民公社,圣井并入牛泉公社;1984年改为牛泉办事处。1985年10月改为牛泉镇,马小庄隶属牛泉镇至今。 马小庄最早就以马姓居多,张姓次之。当时,张家林占地十余亩,林南侧张海松全家居住至1958年。据考证,张姓自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全部迁走,自此村中仅剩马姓,成为名副其实的马小庄村。 马小庄村的近代史同样是一部光荣的革命斗争史。1946年,热血青年马金普积极报名参军,在1948年的淮海战役中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而英勇牺牲,成为光荣的革命烈士。1947年2月,莱芜战役打响后村里以马济文、马玉宝为首的8名热血男儿自动组织民工担架队奔赴支前第一线,直至战役全面胜利结束后,才返回家园,被我当地政府誉为“模范支前第一队”。 新中国成立后,马小庄人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1956年上半年,村里办起了两个互助组;同年下半年,两组合并,成立了合作社,起名“爱国社”。从此马小庄走上了合作化道路。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马小庄成立生产大队。1973年,25岁的0员马庄寅,成为村支部书记。他立志发展本村经济,从根本上改变本村的经济面貌。他舍家弃业,不管严寒酷暑,北上河北衡水市,南下河南洛阳,实地考察,聘来了师傅,办起了“橡胶制品厂”。由于他头脑灵活,经营有道,治厂有方,当年 盈利4万余元。在当时,该村成为小庄管区第一个集体有副业收入的单位,大大改善了集体的经济面貌。同时也减轻了各生产小队的经济负担。1987年,他又找上级领导,跑银行,向兄弟单位求援,筹集资金7万余元,另加公社支援水泥若干吨,在他的带领下,全村村民奋战55个昼夜,建成了现在的钢筋水泥大桥。从此结束了村民上河北种地淌水过河的历史,从根本上改善了南北交通的条件。促进了本村的经济的大发展。至今此桥仍是马小庄村民农产品外销的主要通道。 1977年冬末春初,-马义堂当选为村支书,他以军人的姿态走马上任后,发动群众,在汶河北岸建起了引汶扬水站。工程全长380米,高度14米,一气把汶水送到了至高点。汶河北600余亩旱田变成了水浇地。1981年建起了村委办公大院,从此村里有了像样的办公室。由于马义堂任职期间政绩突出,1992年他光荣地选为莱芜市人大代表。同年夏,他又带领群众硬化了通往贺小庄及村内新通大街路面10余里,改变了村子的交通面貌。1995年春季,在河北埋设地下管500余米,进一步改善了河北岭地的灌溉条件,旱田成了蔬菜园。经济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马树圣挑起支部书记的重担后,他和支部一班人带领村民,打机井整修水利,一年一变化。1999年春,在他与老书记马玉川的领导下,投资4万元,新购机器设备一套,埋设地下管道1300米,使东岭几百亩旱田变成了水浇田。这项工程的完成结束了东岭地靠天吃饭的历史,为本村的产业结构调整打下了坚实基础。2000年春,多方积极筹集资金10万余元,打井一眼埋设管道,全村300余户村民吃上了自来水。从根本上解决了村民健康的后顾之忧。2002年春,村两委投资1万元,在汶河中间打井2眼,铺设地下暗管300米,从而使河北600亩地水浇轮灌期大为缩短。 目前马小庄村人正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营造着美好的家园,谱写着自己辉煌的创业史。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