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中和村 | 隶属:鹏泉街道 |
行政代码:371202004 | 代码前6位:371202 |
长途区号:0634 | 邮政编码:271100 |
车牌号码:鲁S | 行政级别:村 |
中和村隶属莱芜经济开发区鹏泉街道办事处,位于莱城东北6公里处。地理位置优越,博徐公路经其东,新泰铁路经其西,交通十分便利。北与朴务头为邻,西贴新泰铁路。628亩耕地,676口人。 据《王氏谱》记载,明成化年间,王姓由南苗山迁此建村,以姓名村王家庄:因重名,该村又称中和寨。《莱芜市志》记载,中和村原属城关镇北孝义,1983年1月,正式更名为中和。1984年属莱城办事处;1985年属北孝义乡,2001年并入凤城街道办事处。2002年10月22日属莱芜经济开发区鹏泉街道办事处。村中老人说,1949年以前村庄四周有圩墙,但如今很难再找到圩墙的痕迹。 中和村人勤劳、能干,但却不只是低头蛮干。他们不想做只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旧式农民。他们的头脑灵活,善于观察,了解村外的世界。 近年来,村里的耕地少了,剩余劳动力出去干些建筑活,虽是顶烈日,冒寒风,但一年下来,也有不少收入。 为了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2002年村里建起了高标准的居民楼四栋,村民逐步和城市居民一样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90%的农户通了电话。 说起中和村人的生意头脑,不得不提到中和饭店。这个饭店远近闻名。几年前还只是个小饭馆,但老板经营有道,管理有方,2002年用40万元买下了一座三层小楼。美观的装饰,可口的饭菜,优质的服务,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村里人也同城里人一样,也有了个聚餐的好地方。 建国初期直至20世纪五六十年代,村里成立过专门的剧团。逢年过节,便搭起戏台,自编自演,自娱自乐,演出的剧目有《李二嫂改嫁》、《小二黑结婚》等。 中和村人有着优良的革命传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村里很多青壮年男子,都纷纷穿上军装为国出征。宋曰强、宋曰增、宋浩龙、王兹全都是革命烈士。解放后,尚庆美参加过抗美援朝,他们是中和村人的荣耀,他们的革命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不断地奋斗。村里的老军人宋辉升,曾参加过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当过-的警卫员,历经人世的沧桑巨变。现在,他每月有一笔退休津贴,日子过得开心、舒坦。回想起当年的枪林弹雨,回想起那些死去的战友、同胞,老人感到了当今的幸福来之不易。 生活水平提高了的中和村人,没有忘记用优良的革命传统教育后代,希望后代能成才、能成人。建国前村里有个小学校,房屋早巳破旧不堪,教学设备落后,孩子们在又暗又湿的房子里学习,村里人看在眼里,疼在心头,于是集资26万多元,建成了一所新的小学,二层楼房,宽敞明亮。看着天真活泼的娃娃们,背起书包上学堂,听着他们稚嫩的琅琅读书声,他们不由喜上眉梢。 村里的娃娃们也很争气。这些年出了30多个大学生。其中本科生10多人。1991年,亓迎军考入吉林工业大学内燃机系。1993年,亓连军考入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取得硕士学位。2002年,尚永胜考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昔日的莘莘学子,把自己的才能和智慧,贡献在祖国需要的每一个地方。今日孜孜不倦的求学者,更是努力地学习。他们是村里人的骄傲,他们要让村子因自己而自豪。 中和村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日子好了,心情自然也舒畅了。他们用勤劳、能干的双手,聪明、灵活的头脑,创造了中和村过去和现在的历史。面对新的世纪。他们更会以百倍的热情去绘制中和村未来的美好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