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侯盘龙村 | 隶属:鹏泉街道 |
行政代码:371202004 | 代码前6位:371202 |
长途区号:0634 | 邮政编码:271100 |
车牌号码:鲁S | 行政级别:村 |
侯盘龙村位于莱城东南9公里,东界辛庄镇,汶河上游支流辛庄河西岸,西邻草沟村,南接前盘龙村,北靠八里沟东部。地势平坦,部分丘陵,耕地432亩,165户,560口人。 据《段氏谱》记载,明洪武二年(1369年),段姓由河北省枣强县迁居苗山镇大漫子村,复迁至此建村。因邻村多以盘龙取名,址在诸盘龙村东,故名东盘龙。后因侯姓居多,改称侯盘龙。 建村已有600多年历史。建村之初,只有段氏。后来,高姓、侯姓、刘姓陆续迁至。族姓之间,团结友善,和睦相处,互助耕耘,世代相传。 据清康熙《莱芜县志》记载:“汶阳保•东盘龙村”。民国二十四年《续修莱芜县志》记载:“汶阳乡•东盘龙”。据史志记载:侯盘龙村,1941年春至1942年冬划归鹏山区;1942年冬至1946年划归矿山区;1946年9月至1950年5月划归汶阳区; 1950年5月至1958年3月又属矿山区;1958年划归孝义乡,1959年又划归矿山人民公社;1982年划归城关镇;1992年划归城莱城区城市街道办事处,现为莱城区凤城街道办事处。 侯盘龙村,俯看全景,呈长方形,地势北高南低。村西,一条柏油马路直达莱城。村中两条横向主街,命名为前大街、后大街。三条纵向街均命名康乐街。村内街街畅通,行车方便。村东紧临一条辛庄河,河水潺潺。世代村民,沿用自然河水,灌溉良田,饲养牲畜,用于生活。近年因煤矿用沙,沙商外运贩卖,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河床急剧下降,先前的便利已不复存在。1976年2月,在自然水域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村领导决策,村民共识,在村东北大洼地中心,打大口井一眼,修建大型扬水站一座,彻底解决了全村耕地灌溉的一大难题。扬水站沿用20多年,现虽已成历史,不再使用,可它那庞大的躯体,仍横亘在茫茫旷野之中,让后人欣赏、颂扬。 沿河近百亩耕地,乃沙质地。村东、村北近300亩活土地,以配套的大型水利作后盾,庄稼旱涝保收,村民丰衣足食。村北近100亩高地和200多亩丘陵地,将不受自然条件的制约,二期水利配套工程已在施工之中,通向岭顶的“大路”也在实施计划之中。 侯盘龙村历史悠久,村民世代在这块沃土上开拓耕作,繁衍生息。族姓之间,不分众寡、贫富、强弱,均友爱团结,同心协力,互助耕耘,一人有难,四邻帮忙,以遵纪守法为光荣,以勤劳致富为准则。 侯盘龙村人,从古至今,对诗文书画颇有爱好。段明孔,宣统末年秀才。民国初年,家族自办学校,他任教书先生。后因与0军队有联系,被地方反动势力发觉,-出走,至今杳无音信。他当时的书法水平四邻八乡闻名,曾为高氏家族门匾题字“云发献祥”,至今仍存。 侯盘龙村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1939年日寇侵占莱城,侯盘龙村及邻近村庄同属敌占区,经常遭到阎团(驻地南冶)和方面军(驻地辛庄)的烧、杀、掳、掠。再加后来刘伯戈叛变革命,四处搜杀地下党员,党组织受到严重破坏。侯盘龙村民为保卫家园,英勇抗敌。许多热血青年踊跃参军、参战,有的为革命捐躯。他们是侯盘龙村的光荣和骄傲。 在那艰苦的革命斗争年代,村民的支前工作也做得非常出色。上前线抬担架,做军鞋送干粮冒着生命危险送往前线,支前工作热情高涨。1938年- 1940年间,七县联合动委会(鲁中南部行署)当时活动在莱芜东部山区(宅科、郎郡、黑峪等村)开展敌后工作。动委会的莱芜籍领导有姜庄的李敬芝、李若绪、刘振德、沟里村的李梅华等,他们早就与村民段明孟一家有联系,在那艰苦的革命斗争日子里,就以段明孟的三间古老东屋为地下联络点为部队送情报,做干粮,送粮食、衣物。他们冒死为革命做出了突出贡献。 近几年农产品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侯盘龙村人种地算得上行家,经商意识也很强。早在解放前,就有织布机坊一家,馍馍坊一家,酒店一家,油坊一家,火烧铺一家,佳肴店一家。 自改革开放以来,精明的侯盘龙村人,把眼光盯上了各行各业。综合商店、木材加工、养殖业、面点小吃等各类熟食、制作修理等行业红红火火,装饰、建筑、涂料、手工制作等行业涌现出了大批技术人才,经济收入稳步提高。农业生产之余,男女劳力纷纷外出打工。近几年,村民钱袋子让党的好政策给鼓胀起来,生活殷实富裕。 侯盘龙村非常重视教育,早在解放前,村里就自办学校一所(址在村民段伦忠家)。解放后第一所小学在村民高开明家,后来迁至段伦增家、侯明常家。1973年3月,村里筹集资金在村北建起了第一所新学校,结束了借房办学的历史。1987年重修校舍,黑屋土墙变成了红砖瓦房。1992年,南六村(段盘龙、马盘龙、陈盘龙、前盘龙、侯盘龙、草沟)联合办学,侯盘龙村投资2万多元,同他们一道在陈盘龙村北建起了一所标准化学校——盘龙联办小学。1995年村里建成标准化幼儿园一所。 尊师重教的村风,使村民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1962年,侯明义考入山东师范学院,是村中第一个大学生。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至2002年,村中先后考取大中专学生16名(其中硕士研究生一名)。侯盘龙村每年奖励考上的大中专学生300元、200元或100元奖学金,家庭特困生另行照顾。 今天的侯盘龙村,正乘着改革的春风,创造着幸福的生活,侯盘龙村的明天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