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蜂崖村 | 隶属:高庄街道 |
行政代码:371202003 | 代码前6位:371202 |
长途区号:0634 | 邮政编码:271100 |
车牌号码:鲁S | 行政级别:村 |
蜂崖村位于莱城西南8公里,汶河西岸。地处丘陵,耕地面积704亩,185户,600口人。 据传,明朝末年崔、杨两姓建村,村南有一悬崖。石缝中有蜜蜂栖息,众称蜂崖,借以名村。清初亓姓迁此,后崔、杨两姓他迁。清朝中期,先后又有纪、焉、张、李、朱等姓迁来,仍沿用原村名。 清康熙《莱芜县志》记载:“汶南保•蜂崖”。蜂崖村,解放初期归属高庄初级社;1958年至1964年划归牛泉人民公社;1965年重归高庄人民公社管辖;1984年公社改为办事处;1985年办事处改为乡镇;2002年高庄成为街道办事处,蜂崖村隶属高庄街道办事处。 蜂崖村属于杂姓村,亓姓人口较多。虽是杂姓村,自古以来村民团结和睦,一家有难,全村相助,村风尚好,很多年来从没有出现过刑事案件。解放前全村仅有200多口人,由于日本鬼子侵略,-反动派的抢劫,村民民不聊生,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仅1942年全村就饿死30多人。村里先后有20多人参军,其中5名同志光荣牺牲,现均为烈士。武工队长张丙胜曾一度使汉0闻风丧胆;15岁参军的亓常京(后改名亓鲁民)战场上英勇杀敌,立下了赫赫战功。战场上曾多次立战功的亓春荣,解放初至“文革”任泰安农校校长兼-(“文革”期间病故)。 蜂崖村历来重视文化教育,清朝末年亓春言考取举人。近年来更是人才辈出,先后有十几名学生考入大中专院校,2人考取研究生。亓兰武是南京工学院研究生,现在深圳工作;亓兴亮是山东大学中医系研究生。退休教师亓常明,号称“状元之家”,五个孩子全部考入大中专院校。 蜂崖村历史上是远近闻名的缺水村,靠天吃饭。改革开放后,村支部书记亓兰桂带领村民集资钻成了一眼深井,并逐步完善了灌溉配套设施。两条水管通往山顶,彻底改变了蜂崖村穷山恶水的面貌,村民生活不断提高,保证了大旱之年不减产,大灾之年有饭吃。 蜂崖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是采石,搞运输,形成了采石、加工、运输、销售一条龙。石料厂厂长亓怀华是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他将采下的石料加工成石子销售,利润翻了两番。他自己拥有拖拉机、汽车、铲车、机器等固定资产50多万元。运输大户亓兴荣1995年买了一辆汽车搞运输,成了村里的富裕大户。闻名高庄的亓贞军,原来是镇办煤矿的负责人,前几年为高庄的经济腾飞立下了汗马功劳。近几年来,他辞掉公职,搞起了私营企业,在鄂庄桥头用80万元购买了原高庄造纸厂,干起了丙纶加工。现在拥有固定资产100多万元。他致富不忘大家,自己投资给村里建起了大桥,方便了村民。 村民尝到了靠山吃山的甜头,近年来对山林果树加强管理,特别是党支部书记亓怀军任职以后,带领村两委成员一班人,制定了各种村规民约,严禁砍伐树木,不许村民外出放牧,并积极为村民购买了树苗,鼓励村民开荒植树,荒山秃岭披上了绿装。如今的蜂崖村是: 山顶柏树绿葱葱,山腰柿子红彤彤。 花椒香味溢大地,片片生姜上了岭。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