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坡草洼村 | 隶属:高庄街道 |
行政代码:371202003 | 代码前6位:371202 |
长途区号:0634 | 邮政编码:271100 |
车牌号码:鲁S | 行政级别:村 |
坡草洼村位于莱城东南3公里,办事处驻地东3华里处。北靠汶河,隔河与凤城街道办事处大曹村相望,南接槲林前村,西为东汶南村,东边是栗子庄和下台子村。全村人口1487人,耕地1200亩。 据村碑和亓姓祖谱记载:坡草洼村,明朝嘉靖年间亓姓建村。亓姓始祖自元末明初从江苏淮安迁至莱芜东关,又从东关迁至汶河南岸的羊庄村,后由羊庄迁此建村。亓氏六世祖亓瑾第一个进住坡草洼,因村落依坡靠洼故名坡草洼。今全村共有10姓,其中亓姓人口占90%以上。 据《莱芜市志》记载,民国初期,坡草洼隶属汶南保。1941年,莱芜划为莱芜县、莱东县、新甫县三县,坡草洼隶属新甫县汶南区;1945年,恢复原莱芜县建制仍隶属汶南区;1958年撤销区级建制,隶属高庄人民公社;1960年撤高庄人民公社隶属矿山人民公社;1964年又隶属高庄人民公社;以后又隶属高庄办事处、高庄镇、高庄街道办事处。 坡草洼村呈长方形,东西长700米,南北长500米,鄂牛路横贯东西,穿村而过。 坡草洼人杰地灵,历史上曾出现众多知名人士。明代亓瑾,1569年敕赠宜阳县知县,敕封“文林郎”。县志曰:“宜阳县知县,县事清白,老年宜阳县人恋恋不忍舍,攀辕啼哭,于是绘攀辕卧辙图相赠”;亓斗南,省察官、乡饮介宾、御史,曾屡次旌奖至表其门,贞节孝子,建有孝子祠,悬挂“纯孝天植”文匾;另有清代亓万九,贡生,布政司经历,诰封承德郎;亓行远,诰封昭武督尉等,成为坡草洼村民的骄傲。 抗日战争时期,曲阜二师毕业的亓美堂(曾用名亓善青)曾参加过1938年著名的徂徕山起义。解放后,曾任山东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据《莱芜党史简编》记载:1937年10月,0莱芜县委召开会议,传达0山东省委关于0员要带头脱下长衫,到抗日游击队去拿起武器,抗击日寇的指示。决定全面发动,分工负责,分点组织力量,在全县范围内十余个村设点,其中一个点就设在坡草洼村。以党员为骨干组成抗日游击小组,本村亓善青是抗日游击小组的主要成员之一。后来各游击小组集中100余人到莲花山脚下田家林举行武装起义,几天后参加了徂徕山起义。 1943年7月,按照0泰山地委的决定,莱芜、博莱、新甫县委开展反刘伯戈斗争。新甫县先后进行了上台子、坡草洼战斗,许多村民积极投身于斗争之中,共捕押、击毙伪顽区长、科长以上的人员30多人,给刘伯戈以沉重打击。其间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村民亓孝颜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生活所迫,1940年逃荒至关东,1941年秋,得知参加八路军的三弟亓孝苏牺牲后,便返回家乡参加民兵组织,做了许多抗日工作。在除0反霸斗争中,表现更为突出。1946年他光荣地加入中国0。同年底,-军队进占莱芜后,他在村中为人民解放军筹集粮食、鞋袜等,敌人包围了村子,他为保护粮食,打击敌人,主动留在村里,被还乡团刘伯戈的部下逮捕,拖到莱城,用酷刑副他供出村干部的下落及粮食藏的地方。亓孝颜宁死不向敌人屈服,敌人煞费苦心,没有得到任何东西,1947年古历二月二日被敌人杀害,时年32岁。 坡草洼历来重视教育,民国年间成立初级小学,由亓云海负责并任教师,校名为“古槐学校”。1952年成立坡草洼完小,亓延文任校长,亓尊贤、任苍峰等人任教师,1970年成立坡草洼联中,七年一贯制,1982年撤联中成为坡草洼小学。坡草洼村委1981年投资7万余元建二层教学楼一座,可同时容纳8个教学班,学校设有仪器室,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音美器材室、体育器材室,达到省定二类标准。1997年12月被评为区级规范化学校。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现在,该村考取大中专毕业生近200名。 坡草洼村民以勤劳和智慧创造着文明,促进了村庄的发展。从新中国成立,到成立互助组、合作社、高级社,一直到人民公社。村民团结协作,艰苦创业.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富民政策使坡草洼村交通便利,百业兴旺,一座座沿街楼拔地而起,私人及村办企业应运而生。村办面粉厂带动村民外出建面粉厂6个。综合商店、养殖业、面食加工等服务行业红红火火。村民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过着平静而殷实的生活。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