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景芳
原名石玉琮,1912 年1 月出生于山东省无棣县刘丰台村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熟读史书,立志做一个有益于国家和民族的人。1933 年秋,考入北平宏达学校。在北平抗日救国-的影响下,受到进步思想的启迪,为日后踏上革命征途奠定了思想基础。1935 年6 月10 日,国民党政府与日寇签订《何梅协定》,祖国沦亡危在旦夕。同年秋,石景芳弃学回乡,先后秘密成立“友谊读书会”和“山东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鲁北分会”,向家乡人民传播进步思想,宣传抗日救亡的革命道理。1937 年2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受鲁北党组织的委托,同关星甫等共产党员一起秘密创建无棣县基层党组织。
1937 年“七七事变”后,中共中央通电全国,发出全民抗战的战斗号召。石景芳同关星甫等人在当地成立了一个以共产党员为骨干, 吸收进步青年知识分子参加的“抗日救亡会”。他们深入城乡进行宣传发动,“抗日救亡会”很快发展到八百多人,会员骨干遍及全县。一个群众性的抗日救亡热潮迅速在无棣县城乡兴起。1937年9 月, 中共无棣县工作委员会成立,石景芳为县工委书记。这期间, 他与其他工委成员一起,积极发展党员,壮大党的组织,宣传、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国运动, 并编印了刊物《斗争》,以教育党员和知识青年。
1938 年初秋, 石景芳受冀鲁边区党组织委派, 奔赴东光县, 执行创建抗日根据地的艰巨任务。同年8 月31 日,东光县抗日民主政府宣告成立,石景芳任第一任县长。他扎根群众之中, 为开展抗日斗争四处奔波,日夜操劳,深受人民群众的爱戴。1939 年10 月,东光县人民代表大会上,石景芳被评选为抗日民主政府模范县长。他响亮地提出“抗日高于一切,一切为了抗日”的口号,号召东光县“工农商学兵、一起来救亡”。在东光县,石景芳积极实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一面教育和发动群众,扩大抗日武装力量,开展武装斗争;一面团结进步力量,争取中间势力,打击顽固势力。在石景芳的领导下,东光县很快成为一个有初步基础的抗日根据地。1940 年,石景芳调任鲁北行政委员会主任。1940 年10 月,鲁北行政委员会撤销。石景芳调任冀南六专署专员。1941 年2 月,冀鲁边区党委成立,冀南区六专署改称冀鲁边区一专署,石景芳仍任专员。他在鲁北冀南期间,十分重视结合本地实际,推行党的各项抗日救国政策,对开辟巩固新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起了重大作用。为此,石景芳被冀鲁边区行政委员会评为推行政策法令的模范工作者。1941 年7 月,冀鲁边军区正式成立,石景芳兼任第一军分区司令员。
1942 年,日军华北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指挥近五万兵力,从5 月1 日开始对冀中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扫荡”;继而又坐镇德州,与驻沧州警备联队队长长谷川合兵,对冀鲁边区进行“铁壁合围”。同年6 月18 日,石景芳和数千名群众以及专署机关的同志在东光县四柳林一带被日伪军包围。石景芳率分区警卫连掩护群众过漳卫河突围。由于日军以猛烈火力-,强渡未成,当撤至后杨村附近时,石景芳负伤。警卫连连长要背他走,他硬是不肯:“别管我,快指挥部队战斗,掩护同志们突围,这里有我指挥! ”他忍着剧痛,坚持指挥突围,石景芳等被日军压缩在漳卫河北岸的一片坟地里。这时,分区警卫-士大部牺牲,弹药也消耗殆尽。面对冲上来的敌人,石景芳带领战士们与敌人展开肉搏,刺刀拼弯了,就用枪托砸,用砖头打。6月19 日, 石景芳和他带领的三百名勇士在漳卫河北岸壮烈牺牲。石景芳时年30岁。
石景芳不仅自己投身于革命,而且动员父亲、哥哥参加了革命活动。在他的影响下,他的故乡刘丰台村也有几十人参加了抗日部队,被称为“八路村”。在抗日战争期间,仅他家就有八人在冀鲁边参加抗击日军的斗争。石景芳生前曾经说过:“中华民族的抗战到了最困难的时候,但黑暗即将过去,胜利就在前面。我们每个人都要做好为抗日而献身的准备。请大家相信我们的血不会白流,伟大的抗日战争一定会取得胜利。”他用生命实践了自己的诺言,而可以告慰先烈的是伟大的抗日战争最后终于取得了胜利。
下一名人:李寿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