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天民
1922年秋,祁天民小学毕业后考入济南省立一中。父亲祁锡堉对地理科学颇有研究,著书立说,执教20余年,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在父亲的教育和影响下,祁天民健康成长。1928年夏,祁天民考
入北平师范大学地理系。1929年清华大学地理系成立后,他又报考了清华大学地理系(后改为地学系)。1933年8月,祁天民大学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祁天民在清华大学学习期间,便开始进行西北边疆
历史、地理的研究,是清华大学中国边疆问题研究会的负责人之一,并著有论文《帕米尔史地考》,颇具功力。祁天民毕业后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助理员。1934年至1936年,他先后调查了山东
沿海古代遗址、益都铜器时代葬地,参加了山东滕县安上村、日照两城镇和河南安阳侯家庄西北殷墟第10次至第13次的发掘工作,写出《山东日照考古调查记》、《山东日照两城镇大孤堆发掘报告》等
论文,得到高度评价,被称为“卓著劳绩”。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祁天民舍家弃子,告别优厚的生活和年事已高的父母,毅然奔赴延安,被安排在陕北公学第二期第九队学习。陕北公学是中国共产党培养干部的学校,旨在培养抗战急需的人才
,学员是来自平津、东北、华北、西北等地的爱国青年。祁天民和他们一起学习、生活,刻苦磨炼自己的意志。此外,
学员们还经常进行党的路线和时事政策学习,进行军事训练。祁天民如饥似渴地学习各门课程,积极地参加政治、文化、体育活动和军事训练。在革命的大熔炉中,他锻炼成长,1937年年底加入了中国
共产党。
1938年年初,应盛世才邀请,党中央从陕北公学毕业的学员中选派一批共产党员来新疆工作。1938年4月下旬,祁天民等一行40多人乘车到达新疆省首府迪化(今乌鲁木齐市)。为了便于工作,来新疆工
作的每个共产党员都改用化名,祁天民就是祁延霈的化名,表示自己愿意“永远做天山之民”。祁天民被分配到新疆学院任学院秘书兼教育系系主任,协助林基路工作。经过共产党员们的共同努力,新
疆学院的学习和抗日气氛日益浓厚,师生们的精神状态也迅速改变,学院的面貌焕然一新,被誉为“抗大第二”,祁天民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
1939年1月,盛世才为了削弱祁天民的影响,以加强地方工作为名,将祁天民调到人烟稀少的哈密地区任教育局局长。祁天民不计个人得失,全心全意为各族人民工作。他到任后,积极筹建教育局,努力
发展教育事业。在当时新疆经济落后,财政困难,教育经费不多的情况下,他想办法发动各族人民办学,实行“民办官助”,由文化促进会出办学经费,用会馆的房子或庙宇做教室,由教育局负责解决
教师和教材。在他的鼓励、协商和帮助下,汉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的文化促进会都办起了会立小学。此外,教育局经过多方努力,在农牧区办起了27所公立小学。不到一年的时间,祁天民的
工作就取得了显著成绩,使哈密地区的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60%。同时,为了支持毛泽民改革币制的工作,祁天民还亲0烧旧币。
祁天民因长时间的劳累,患上了伤寒病。由于哈密地区医疗条件差,伤寒久治不愈,祁天民于1940年不幸以身殉职,时年30岁。为了完成党的任务,为了边疆各族人民的利益,为了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他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下一名人:郑淑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