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安
1963年2月,王新安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入伍那年,正值全国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他以雷锋为榜样,把毛泽东著作当作粮食、武器、方向盘,如饥似渴地学习。他严格要求自己,军事训练刻苦,工作勤恳,先后升任副班长、班长,多次受嘉奖,入伍当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68年春,在部队服役6年的王新安,怀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烈愿望,退伍回到新蔡县练村公社甘湾大队王湾生产队。
回村的第二天,王新安扛起铁锨就与大伙们一块投入春耕生产了。
为甩掉穷队帽子,王新安与生产队长一道,带着干粮、水壶先后到汝南、平舆、潢川等3个县的9个公社、21个生产队参观学习,精心绘出了“一年打基础,二年迈大步,三年大变样”的蓝图。
1969年种小麦季节到了。一天早晨,生产队长在村头召开社员大会,布置麦播工作。王新安听罢与母亲、爱人商议:眼下,该种小麦了,队里运粪车辆少,耕地牲口少,买化肥钱少。咱是不是为队里着想点?把咱新买的“飞鸽”牌自行车卖了,也能换辆架子车,给队里拉粪用;把养的大肥猪也卖了,给队里买些化肥什么的。队里多打粮,咱家也能多分点。王新安的想法,得到了全家的支持。次日中午,王新安卖了猪,来到生产队会计田文明的家。
“给,这120元给队里种小麦用吧。”王新安诚恳地说。
“新安,这回无论如何不能再要你的钱了,你看你家的住房,山墙用柱子支着,一扇门还是用葵花杆扎的,你用这钱去买扇门吧。”田会计再三推辞。
“俺自家好凑合。大田没肥不能凑合,队里缺少牲口耕地更不能凑合。”王新安说完话,把钱朝桌上一放,走了。
会计账本上,记的是王新安为生产队一次又一次自动捐款;王湾群众的心坎上,记的是王新安一心为集体,无私奉献的高尚行为。
不久,上级号召各生产队创办农村小学,使农民子女能够就近上学。世世代代吃尽没文化苦头的王湾农民听到这一消息,无不欢欣鼓舞:这可是开天辟地头一回的大好事啊!
好是好,可也难哪,教室、教师、教具,三样都没有,咋个办?
王新安对大家说:“把学校办在咱门口,天大的困难也要办好。”没有教师,他动员读过两年农中的爱人杨翠兰任教;没有教室,他砍自家的芦苇,织了两领箔,把自己的住房隔开,一家三代挤在里屋,外屋做教室;没有黑板、桌凳等教具,他砍倒了自家三棵柳树,和弟弟王新广一起不分白天黑夜地赶制了一张课桌,三条长凳子,八把椅子,社员们也送来了凳子。他又把自家的那块案板刨平,花了一块多钱,买来油漆,把它漆得透亮作黑板。他还卖了25个鸡蛋和100斤红薯干,买来了纸张、粉笔……
1969年2月的一天上午,春光明媚。王湾生产队小学开学了,全村社员像过节一样欢天喜地,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给自己的孩子换上新衣裳,送到村小读书。
王新安的心情格外激动,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8个大字勉励学生。
当年,甘湾大队王湾生产队小学就以其显著的教学成绩,被评为全公社第一名。
1969年12月15日上午,天空下起大雪,甘湾大队会议室里热闹非凡。一二百人聚集在这里开会。“现在宣布:王新安为大队党支部委员、任民兵营长。”大队党支部书记的话音未落,一阵热烈的掌声响起。民兵们窃窃私语:“新安在部队锻炼了几年,见识广、思想红、有干劲,选他当营长准行!”
王新安当民兵营长的第二天,雪停了,天晴了,太阳出来了,地上积雪足有膝盖深。甘湾大队东风渠的工地上,红旗招展,歌声嘹亮,数百名民兵战斗在这里。这是营长王新安带领民兵们加宽东渠,改造“老龙窝”的动人场面。
王新安从一人深的渠道里,一锨连一锨地朝上甩土,累得满头大汗。民兵们不甘示弱,挖的挖、甩的甩、抬的抬、挑的挑,比赛谁的干劲大。
在王新安的带领下,加宽东风渠一个月的任务,只用了19天就竣工了。
“人活着,总得为祖国、为人民做一点事情与贡献才行。”王新安实践着自己在日记中的诺言。
1970年3月,甘湾大队的合作医疗所在一片欢乐的鞭炮声中挂牌了。王新安在大队卫生员学习班上对大家说:“咱这合作医疗所的诞生,是一件新生事物,来之不易呀!咱们要多学习,多钻研,不断提高医务水平,让社员群众满意才行。”
一天,王新安带着从几十里远的安徽临泉县城买来的中药,送给长年患胃病的社员田树发。一进门,只见田树发正斜靠大床上大口呕吐。忙问:“田大嫂,树发哥的病怎么突然重了?”田大嫂叹了口气说:“昨天从河东冒来个神汉,说俺这房子过去是地主家的,住着中了‘邪’,叫俺改‘邪’归正。他在这里烧香跳神,弄了好半天,不光骗走十五元钱,还使这孩他爹差点一命归西天。”王新安一听心如刀绞,深感神汉、巫婆是乡中一害,决心用在部队学的科学文知识,教育群众破除迷信。
王新安倡议建立了由大队干部、赤脚医生、队卫生员组成的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自任组长。他还利用大小会、有线广播、标语、黑板报和巡诊等形式教育群众,尊重医疗科学,反对封建迷信,把经常性地为群众防病治病服务送到千家万户。
为解决药品缺乏的问题,王新安倡导“一根银针,一把草”的办法。他带领民兵起早摸黑种植了八分地的中药材。能用针炙治好病的,一般不抓药。他每次外出开会、出差,总忘不了为合作医疗所购置书籍、器械和药品等。为了尽快提高针炙技术,他常常咬紧牙关,用自己的身体练习针炙。经过不懈努力,王新安很快掌握了一些常见病的用药和注射技术。
1971年,社员田树德的儿子田拉子在刚出生八个月的时候患了贫血症,面黄饥瘦。几家大医院都说没治了,全家人愁眉不展。王新安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仔细地翻阅了40多本中西医书籍。他听说县医院有一位50年代医科大学毕业的张孝先医生,在治疗血液病方面造诣较深,就步行60多里路,一次次登门求教。王新安采取中西医结合的办法,按疗程给小拉子输液、打针、煎药,风风雨雨5年多,使小拉子奇迹般地康复了。
一个初冬的黄昏,东北风呼呼地刮着。王新安从大队部开会回家,半路上看见埂东生产队五保户田大娘在路边痛苦地呻吟着。王新安见状,把手就贴在田大娘的脑门上,感到烧得烫手。他急忙脱下衣服披到大娘身上,跑回家拉来架子车,把大娘送回家,给她打针服药,一直守到天亮。
多年来,王新安扎根农村志不移,再好的单位来招工也吸引不了他。
1970年初,驻马店地区在确山县办水泥厂,要招收一批工人。练村公社党委研究,决定让王新安去。并派武装干事将《招工合同表》送给新安。武装干事心想:王新安知道后准能高兴。不料,王新安笑了笑说:“请转告公社党委,谢谢对我的关照。出外当工人我不去,在队里搞农业生产,同样是为国家做贡献。”
1971年国家第二汽车制造厂招工;1972年驻马店地区纱厂招工,这两次公社和大队干部都让王新安去,他都一一谢绝。
1973年秋天,新蔡县建化肥厂,每大队分一个招工指标。公社党委书记和大队党支部书记为了推荐王新安当工人的事,专门来到他家。
“以前几次招工你不去,知道你挂念队里。县化肥厂离咱近,你到那里后,队里有啥事,还可继续操着心。”这次王新安仍没去。
1975年8月上旬,洪河上游普降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暴雨,满槽洪水汹涌扑来。社员群众忧心如焚。
8月7日上午,干部的在甘湾大队办公室里开会,大家的表情异常严肃、认真。大队党支部书记传达了上级关于抗洪抢险的紧急指示,安排部署抗洪抢险工作。会上,大家认为王湾东风闸是木质闸门,两翼堤坝较低,应该严加防守。王新安站了起来,大步走到老支书面前,挥起他那铁榔头似的拳头,请求说:“东风闸就在我家门口。我是共产党员,又是民兵干部,防守东风闸的任务就交给我负责吧。”
险情就是命令。办事干练的王新安迅速回到紧靠东风闸的王湾生产队,“当、当、当”敲响了召集民兵-的铁钟。
全村200余名民兵很快到齐,经过简单动员,王新安带领民兵拿着各种工具朝东风闸堤坝奔去。
此时,河水已经漫出槽,王新安紧关闸门,和民兵一起挖土、装包、筑堤,与洪水开展了争分夺秒的抗洪护坝战斗。经过三天三夜的苦战,把400多米长的危险地段普遍加高1米多,河水泛滥得以控制。
堤坝加高了,民兵们疲惫不堪,有的靠在树上点着一支烟,稍稍松了一口气;有的则一0坐在泥堤坝上打个盹。王新安拖着疲倦的身子,扛着铁锨不停地在堤坝上巡视:哪儿的土垒得不实,他用铁锨拍打砸实;不够高的,他挖些土垫上。
10日,险情告急。洪水以每小时40公分急剧上涨的速度,撼人心魄。上午,练村公社党委副书记赶到工地,及时传达了李先念副总理关于抗洪抢险的三条指示,告诉大家:上游将有特大洪峰下泻,要有防大涝、抗大灾、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
这时,王新安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万一洪水决堤,堤外的数千亩土地就要受淹,即将成熟的庄稼将付之东流,必须不惜一切代价,保住大堤。王新安向公社领导坚决表示:“就是死,也要保住王湾东风闸,为湾套人民和财产的安全转移赢得时间。”
夜晚,洪水咆哮着,直扑王湾东风闸。凶猛的洪水像一群挣脱牢笼的猛兽,声如巨雷,势如山倒,速如飞箭。王新安领着大伙手持手电筒、火把、马蹄灯来到东风闸险工地段上,他们抬土包、垫堤坝、搭庵棚,与洪水展开生死决战。
11日凌晨两点多钟,王新安手提马蹄灯在闸上观察水位,只听“咕咚”一声巨响,他急忙把灯放得很低,弯下腰一看,闸门底部木板被冲开一个缺口,洪水像脱缰的野马直向湾套猛灌。如不及时堵住,整个闸门就有全部被洪水冲毁的危险,湾套里有上百个村庄就要被洪水吞没。
王新安赶忙喊道:“不好,赶快下草袋!”民兵们听到喊声,一涌而来。王新安同民兵把已装好泥土的草袋丢入闸底,丢了200多包,由于闸底斜坡大,袋子刚放下就滚下去,很快被湍急的洪水卷走了,水流丝毫没有减弱。
湾套洪水滔滔。大坝内波涛汹涌,浪峰喧嚣着、奔逐着、恶狠狠地向大坝撞击,激起几尺高的水浪和团团水雾。
王新安凭借年轻体壮水性好,一咬牙紧了紧腰带,“扑通”一声,一头潜入一丈多深的激流,沿着闸门档板,摸清了缺口的大小位置。
过了一会,王新安浮上来,告诉大家:“闸门缺口宽有二尺多,高一尺多,呈凹形,用两个泥袋就可以堵住。”他和民兵们研究方案,决定把泥包捆在一起,用绳子系着,由他扶着往下放。泥包捆好后,王新安又一次潜入水中,可泥包还没有沉到水底,包里的泥土就被激流冲得干干净净。
王新安急中生智,拿起自己的被子,把泥包捆了个结实,再次闯入缺口。缺口一部分堵住了,但水流还继续向湾套里灌。
这时,天已大亮。经过几个小时紧张战斗的王新安,披着冰凉的军用雨衣站在闸台上,忧心如焚,细心观察闸门动静,琢磨着能有更好办法,堵住缺口。
王新安奔下闸台,又要下水。民兵们争着下水,生性倔强的王新安怎么也不肯让。“水下情况我熟,还是我来。”于是,他第4次跳入激流。刚接触水面,“咔嚓”一声,王新安身上系的绳子断了,堤上大家一阵惊呼:“新安,危险,快上来!”一会儿过后,王新安浮出水面,换了口气说:“我不怕,死也要把缺口堵住!”说罢,他又一个猛子,潜入水底。霎时,激流不向湾套流了。堤上响起一阵欢呼:“堵住了,新安把缺口堵住了!”可是,一分钟、两分钟过去了,大家仍不见王新安浮出水面,沸腾的工地一下子静得让人可怕,连树叶落在地上也会听得见。
大家的心弦绷得紧紧的,屏着气,盯着洪水只见水面冒出了一串串气泡,立刻又恢复了平静。
“不好,新安出危险了!”人们急切地呼叫着。
民兵们冲下去了,武装部的官兵冲下去了,全村水性最好的饲养员王法生也冲下去了。在两米多深的水下,人们发现:王新安抱着泥包,连同他的身子一起堵在缺口上!
乡亲们从四面八方蜂涌而来,一个个深情地呼喊:“新安!”“营长!”“新安啊!你回来吧,快回来吧!”
王新安牺牲了,时年仅30岁。他用宝贵的生命为湾里8个大队的搬迁赢得了时间,保护了18万多名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1976年7月20日,国务院、-授予王新安“英雄民兵营长”光荣称号。
下一名人:刘凤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