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 > 河南 > 平顶山 > 旅游景区

叶公陵园

叶公陵园
叶公陵园为文化旅游景点。
  叶公陵园是平顶山市外八景之一,有诗《叶陵怀古》云:

 

  巍然陵墓郁葱葱,四海寻根朝叶公。

  报国挥戈安社稷,恤民治水劝桑农。

  好龙精刻千秋画,传讹无妨一世雄。

  毕竟人间传正道,五洲赤子仰宗风。

  叶公陵园座落在距平顶山市区30多公里的叶县旧县乡旧北村西北约1.5公里处.据《叶县志》记载,叶县古墓葬众多,以旧县乡澧河两岸的古冢群为著,并具有较高的考古价值,叶公墓、三皇冢、王乔墓、牛凤墓等影响较为深远.

  叶公陵园是叶公沈诸梁的墓冢,据《汉书》注:“〈皇览〉日:县西北去城三里,有叶公沈诸梁冢……。”当地居民多称其为“叶坟”。由于年代久远,叶公墓几乎夷为平地,1982年,叶氏后裔在叶县人民政府的支持下,重新培土立碑,成高3米,方40米的“叶公墓”。叶公陵园占地12亩,是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前有开阔的原野,后有绵延不息的澧水,不失一方绝好的陵园佳作。

  由叶县县城乘车沿郑南公路向南约15公里,至旧县乡旧北村,在距叶公陵园约1公里的地方,就隐约可以寻到叶公的踪迹。旧北村中心街向北约0.5公里(刘秀庙西南处)。有碑日:“问政处”,这里记载着当年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过叶的遗迹。当地上了些年岁的居民多数都能说出关于叶公和孔子的故事。自问政处向西北即至叶公陵园。远眺叶公陵园,给人一种雄浑和大气之感,自然也少不了作为陵园建筑所特有的庄严和肃穆,一方三线的整体布局,俨然一幅古建筑的极品,叶公陵园的正门朝向南,微向东,门楼采用仿古琉璃瓦建筑样式,大门为木质,设六扇相互对开,其上均为绘画和雕刻,以龙居多,且正门壁上镶有金匾,书曰:叶公陵园。屋顶为双重,有造型,上嵌图案,四角处均有龙型,呈欲飞腾状。跨步入门,则有一十八根支柱立于屋内,整座门厅的重量都由这些支柱支撑。无论是门外远观或是屋内细赏,其明暗交织的色彩是最能让人注视的,以黄色和红色为基调的色彩搭配,很自然的就呈现了陵园的特具风格和独有神韵。

  进正门后走过一座小桥,再经200平方米的开阔地,便可来到与正门相对的二门.二门即是原来的正门,后因叶县人民政府组织扩建,将其圈住,并新建正门。这二门与正门采用几乎相同的仿古琉璃瓦建筑样式,有所相异的是其支柱的数量,一十二根支柱就已经将整座建筑支撑的岿然不动,门前两侧均置石狮一蹲,四目微向,高约2.5米,底座刻有居台湾高雄捐赠人的地址和名讳。入二门,便可欣赏叶公陵园的内景。自二门向主建筑祭坛间的通道称为神道,在神道的两侧植有松柏,花草,至鸟语花香时节,游人可以于此赏花、小坐,遒劲的松柏避阴,芳香的花草宜人,即使置身于陵园,也能够感到性情的陶冶,既不失庄重又不乏情调,这是建筑者的一处妙笔所在。立于神道右侧的功德碑格外显眼,碑身高约3米有余,上载捐资修建叶公陵园单位及个人的名字,以资万古流芳。

  当走尽神道,立足于祭坛前,先不要着急往上行,各居祭坛两侧的碑亭更是可目。左侧一亭,上有文字名日兴祖亭。兴祖亭采用古建筑样式中的六角亭建筑,正门两侧悬有叶昌桐先生题写的楹联:百世莫忘先祖德,千秋永盼后人贤。亭内正方有碑一座,其上镌刻有时任国家政协副主席的叶氏后人叶选平所题写的:叶氏之踪等字样。亭身上方六侧均绘有竹、山、水等图案,正上方为传说中的二龙戏珠,绘画技艺精湛、惟妙惟肖,把叶公好龙的个性和盘托出,以寄寓后人。右侧一亭,为望慈亭。正门两侧石柱有叶县书法家协会主席汪安邦先生亲笔题写的楹联:钟铭伟绩耀千秋,简刻丰功芳万代。与兴祖亭的布局完全一致,也有一座石碑立于亭门正前方,上有叶氏后人亲笔题写的文字:叶氏之根。绘画也同样以龙和竹、梅居多。

  欣赏了风格炯异的碑亭之后,可以到祭坛之上去感受焚香祭祖时的场景和心情。神道连接祭坛的通道是十级阶梯,寓意大团圆,整座建筑被置于高约1.5米的土方上,高大、巍峨,同样采用正门的仿古琉璃瓦建筑样式,只是厅门为20扇对开的造型结构,门前放一铁制香鼎,是焚香祭祖时才用到的器具。

  在祭坛的正后方,就是陵园的核心——叶公沈诸梁的墓冢。整座墓冢呈圆型,周围有石砖围砌,直径约50米,正前方有高约4米左右的墓碑,威严、镌秀,其上刻有叶姓始祖叶公沈(讳)诸梁之墓字样。四周有苍松翠柏环掩,石刻碑林相映,更显神威和庄重、肃穆。叶公墓以它特有的灵气和气派让人们急于识其庐山真面。倘若置身于墓顶喊话或击掌,会有回响,这不失为一处奇景。

你可能对下列旅游景区会感兴趣
平顶山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