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 > 湖北 > 宜昌市 > 地名

板庙村

地名:板庙村隶属:榛子乡
行政代码:420526202代码前6位:420526
长途区号:0717 邮政编码:443000
车牌号码:鄂E行政级别:村
  板庙村位于兴山县榛子乡东北方向,相传因明初一盐贩为还愿用木板修建庙宇而得名。境内有著名的白龙潭、将军寨、八字门等风景区。在2000年的行政改革中,板庙村由原老院子村、板庙村、乌龟包村、郭家店村四组合并而成。该村东与保康县接壤,北与育林村相连,南与和平村交界,西与龙口村相望,在全乡是一个大村。距兴山县城67公里,平均海拔1350米,全村版图面积45.7公里,耕地6738亩,辖551户1930人,全村设党总支1个,支部4个,党员62人,村两委班子成员4人,互联理事会20个,其中理事长20人,理事40人。板庙村村民勤劳朴实、热情好客、民风淳朴。改革开放前的板庙村,地处偏远、山势高大、无电、交通不便,没有产业支柱,人民极端贫穷落后。改革开放后,在党和政府正确的领导下,在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发展香菇、银耳、血耳、苹果、黑木耳等多种经济,经济形势逐渐好转,居民收入和人口逐年增加,村容村貌焕然一新。2010年全村实现经济总收入166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80元,初步形成以烟叶、蔬菜(食用菌)、畜牧、核桃为主导产业多种经济并存发展方式。1973年,全乡新建乌龟包苹果场,为板庙的经济发展起到到头作用,结束了榛子乡无水果的历史;1982年9月,经省政府批准,设立“兴山县板庙木材检查站”,规范了木材的采伐,乱砍乱伐现象大大减少;1985年5月,榛子乡板庙村村民首次贩运香菇到广州,引起宜昌报、湖北日报重视,相继报道该事件,从此,榛子的农副产品开始自由进入市场。1986年6月,板庙村李林一行4人首次从宜昌购回4辆嘉陵牌摩托车,板庙村的交通再上一个台阶;1990年11月,板庙村、和平村、五峰建立电视差转站,村民开始看上了电视;1994年,开通闭路电视网络,收看兴山新闻,并建立地面卫星接收站,电视覆盖率达到65%;2001年,对全村的农村电网进行了改造,大大提高了农户的用电质量;2005年至今,我们先后邀请了华中农学院、湖北农大以及河南烟草研究所等地的农业专家教授来我村为村民传授农业技术和农业科技知识,使85%的村民掌握了最基本的农业科技知识;2007年投资40万元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全村村民户户能用上方便、卫生的自来水,2007年—2009年新建沼气池280口,;2009年,全村共硬化村道14km,修建排洪排水水管道3000m,拆除危房20多间,改厕200个,改圈210个,新建移动联通电信基站4个,同年,各方筹集资金53万元修建一栋800平米的村委会和卫生室;2010年按照组织部统一要求,对村委会进行整修,健全“七有五室”,进一步完善了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的建设,配备了相应的设备设施,使村民有了自己的集体活动场所。当年投资13万元在村庄一公里多路上安装路灯25盏;现在,该村通了有线电视、电脑宽带,移动、联通网络实现了全覆盖,参加新农合医保率100%,70%的农户对房子进行红瓦白强的改造,85%的农户拥有摩托车、农用车及私家车,广大群众的生活环境有明显改善,生活水平有显著提高,生活品质有较大变化。    当前,该村经济的发展离我们的理想还有差距,制约该村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障碍还很多。基层组织建设有待加强,党员干部严重老化,村干部平均年龄52岁,党员平均年龄51岁,要求入党的年轻后备干部较少;由于全村海拔高,水源不充足,尚有75户存在饮水质量较差等困难,遇上大旱人蓄饮水严重缺乏;公路通行能力较差,远远不能满足村民的出行和生产需要,全村涉及9条通组公路共90公里需要硬化;部分农户生活环境需要提高,房屋严重损坏,存在危险。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交落后,150米沟渠需要修缮加固。   十二五开官之年,在新的形势下,面对新的挑战,我们建议多做年轻人思想工作,以“七一”“八一”等节日为契机,加大年轻有为的年轻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入党的积极性,提高思想觉悟;巩固烟叶产业,发挥好该村烟叶专业合作社的作用,确实为烟叶生产做好服务;发展蔬菜产业,加强蔬菜产业产销对接及信息交流,合理评估市场风险,降低成本和市场风险;稳定畜牧产业,依托高山草场资源,强化技术服务和疫情防控,确保畜牧产业稳步发展;培育核桃产业,对于核桃这一后劲产业,加强田间管理,确保收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多方筹集资金,多方引进项目,解决饮水安全、道路硬化、危房改造等难题。合理调整培育壮大主导产业,逐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渐改善生态环境,逐步把板庙村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秩序稳定,人民和谐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
你可能对下列地名会感兴趣
宜昌市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