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珞珈山街道 | 隶属:武昌区 |
行政代码:420106013 | 代码前6位:420106 |
长途区号:027 | 邮政编码:430061 |
车牌号码:鄂A | 行政级别:街道 |
人口数量:约8.79万人 | 人口密度:25114人/km2 |
辖区面积:3.5平方公里 |
珞珈山街位于武昌区与武汉东湖生态旅游管理区接界的东湖之滨珞珈山麓。东北面有东湖环绕,西北面与水果湖街茶港中南路街小洪山毗邻,南面沿八一路、广八路、珞珈山路、珞狮北路与洪山区珞南街接壤,街辖面积为3.5平方公里。辖区常住人口8.79万人,农业人口0.05万人,非农业人口8.74万人,有汉、回、壮等29个民族。辖区有8个社区居委会和隶属于洪山区洪山街的卓刀泉居民委员会东湖村小组。 珞珈山街以境内的珞珈山命名,珞珈山驰名于世,原名逻迦山,1929年闻一多参与筹建武汉大学时将“逻迦”二字按谐音改为“珞珈”,象征坚硬的宝石,自此“珞珈山”之名沿用至今。该山东西走向,由东西两部分组成,主峰在东部,高118.5米,东北临东湖,西北为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南至八一路。东西两部之间宽阔谷地座落武汉大学,该校具有中国古典建筑风格的早期建筑物掩映在葱笼苍翠的绿树丛中,与湖光山色交相生辉。 解放初期(1949年6月)珞珈山街属武汉市长青区公所管理。1950年7月市政府调整区划,隶属洪山区武珞乡,1957年划归武昌区并组建街办事处。1960年划归洪山区,建立洪山区人民公社珞珈山分社,1961年又改为街办事处。1965年划归武昌区,在“文革”中更改街名为红卫街并建立街革委会,1972年整顿街名,恢复了原名,1980年恢复街办事处建制后,1986年7月区划时留下部分居委会(即武汉大学一、二、三居委会、湖北省军区居委会、武汉水利电力学院一、二居委会等)至今,2000年4月4日,因武汉大学校园整治,将珞珈山街办事处机关整体拆迁,搬到湖北省地矿局职工医院内过渡至今,同时将新村湾居委会撤销。 八一路是珞珈山街与洪山区珞南街交界处的一条主干道,该路为东西走向,全长2500米,东起卓刀泉北路(武大校门左侧),西抵洪山广场,位于珞珈山街辖区内长略有1600米。“九五”期间是我街城市建设和管理发展最快的时期,东湖环湖路文明桥至风光村路段,沿中科院水生所武汉大学一侧,新建休闲草坪设施20000平方米,其中珞狮北路与八一路交叉口至文明桥的1720米长的排污箱涵已经完工。 珞珈山街辖区是一个文教、科研和军事机关较为集中的地区,辖区单位有:武汉大学、中科院水生所、省地矿局职工医院、湖北省安全厅、湖北省军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驻武汉特派员办事处、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武汉微电子中心、市自来水公司东湖水厂、省体工二大队、省军区珞珈山干休所、省军区珞珈山招待所、市-文保分局珞珈山派出所等14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