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清
(1875—1950)
中华民国陆军上将。
湖南省湘乡县(今湘乡市)人,1875年6月10日出生于湘乡县城前铺早家冲一个行伍家庭。1894年投入湘军魏光焘部。1895年参加甲午战争作战有功,被提升为先锋队排长。1904年,官费留学日本东京陆军士官学校,次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09年回国后,被派往云南任清军第七十五标一营队官,后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与朱德同在特别班见习,常在一起交流反清救国思想,情深谊笃,结拜为兄弟。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蔡锷等于10月31日在昆明举行“重九起义”,他积极响应,临安起义一举成功,蔡锷闻讯大为赞赏,晋升他为营长。随后,任北伐军唐继尧部第一大队长、上校联队长、第五旅九团团长,曾带兵讨伐贵州地方势力杨柏舟,追至贵州铜仁城下,考虑到大炮攻城将殃及百姓,采取欲擒故纵战术,命士兵佯装不敢攻城,撤离城围,等待时机,后乘守敌松懈之际,突率兵攀城而人,杨军措手不及,狼狈逃往湖南。几个月后,敌军纠集万余兵力卷土重来,两军激战40多天,众寡悬殊,情况危急。他当机立断率兵突围,左手持刀,右手拿枪,带头冲入敌阵,顿时全军士气大振,杀开一条血路,突围成功。他获得奖赏,授陆军少将,后任云南步兵第八团团长。
1915年5月,袁世凯与日本签订-条约,准备称帝,他得悉袁世凯阴谋暗害经越南秘密回滇的蔡锷后,立即率士兵赶赴河口武装迎护蔡锷返昆,还参加蔡锷主持的军事会议,慷慨陈词,拥护讨袁。12月25日,云南宣布独立,他任护-第一军第二梯团四支队长。1916年2月,率兵增援在四川纳溪被围困的部队,获双河场大捷,又带敢死队猛攻敌军,收复纳溪。蔡锷致电祝贺称他为“吾之子龙也”。时有“虎将”之誉,令敌人闻风丧胆。1916年7月升陆军中将,获多枚勋章,任陆军第六师第十一旅旅长。
1917年,响应孙中山发起的0运动,任0靖-第一军右翼总司令、第八军第一师师长、滇黔川鄂豫靖-前敌总指挥等职,率兵痛击逆军吴光新部,攻克重庆。1920年任云南第一卫戍区总司令。1923年6月任云南镇守使兼建-第六军军长,股匪投诚受抚,英法官吏不敢稍犯边疆,交通无阻,云南社会安定。同年,晋升为陆军上将。
1925年冬,因厌恶官场倾轧,又须料理其母后事,遂解甲返乡。途径上海,适逢从欧洲回国的朱德,相见甚欢,当即以银元300元资助朱德从事革命活动。1927年马日事变后,暗中保护到湘乡调查农民起义情况的共产党员,并平安送往他处。他对农-动不理解,但曾向农民协会赠银元300元。从湘乡迁居韶山永义亭后,将县城宅第捐办医院,还捐田50亩,作为湘乡至宁乡公路常年修路基金,以50亩作湘乡湘西乡小学基金,获国民政府教育部“敬教劝学”匾与金质奖章。1945年,又以韶山永义亭200亩田产自办“海清学校”,免收贫困子女学杂费,后来成为进步青年宣传革命思想的活动场所。1944年,日军进犯韶山,捐款购置0,组织抗日自卫委员会,年近古稀,出任委员会主任兼抗日自卫大队队长,多次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1950年11月,在土地改革中不幸致死,终年75岁。1983年10月,人民政府确认他为“辛亥革命人员”,对其一生作出了公正评价。
选自《二十世纪湖南人物》
下一名人:吴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