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罗会议纪念馆
榜罗镇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的历史名镇。1934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离开江西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大转移,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历时近一年。于1935年9月26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即改编后的“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或称“北上抗日先遣队”)约8000人在中共中央及红军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张闻天、彭德怀、林彪、叶剑英等同志领导下长征到达榜罗镇。当时的榜罗镇中心小学(即现在的“榜罗会议”遗址和纪念馆所在地)为中央红军领导人提供了大量的报刊资料,从中了解到全国抗日怒潮高涨和陕北苏区反围剿斗争的重要情况。9月27日晚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在榜罗小学校长办公室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紧急会议,即著名的“榜罗会议”。会议分析了当时国际国内的新形势,讨论了党中央今后的战略方针,进而改变了9月12日俄界会议制定的在接近苏联地区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既定方针,正式做出了把红军长征落脚点放在陕北,以陕北苏区作为领导中国革命大本营的伟大决策。正如毛泽东主席所称“榜罗会议为红军长征找到了家”,因此,而彻底结束了红军长征没有明确落脚点而流动转战的局面,对此后中国革命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从此,红军长征挺进陕北,着眼全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榜罗会议”以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而彪炳史册,流传千古。
为了传达贯彻“榜罗会议”精神,9月28日凌晨,秋雨蒙蒙,陕甘支队在榜罗小学门前打麦场上的核桃树下召开了支队连以上军政干部千人大会。毛泽东、张闻天、彭德怀、林彪等出席会议,毛泽东首先做了形势报告,指出了日本侵略我国北方的严重性,阐述了红军北上抗日的伟大意义,接着介绍了陕北根据地的状况,分析了陕北可以成为抗日前线的政治、经济条件,提出了避免同国民党军队作战,尽快到达陕北苏区的行动方针。随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张闻天、支队指挥员彭德怀等同志分别讲了话,进而阐述了北上抗日的意义,同时要求整顿军容军纪,做好进入陕北苏区的准备,开展群众工作和壮大红军队伍。会后,各连队立即召开支部会议,军人大会传达会议精神,红军宣传员战士走向街头,深入农户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动员,在榜罗这片红色故土上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宣传标语(尚有部分真迹至今珍藏在纪念馆内)。与会当天,陕甘支队大队与大队、连队与连队之间互派代表到驻地检查评比军容军纪、环境卫生,晚上各连队在榜罗镇各驻地进行了文艺活动和大会餐。29日清晨,陕甘支队全体将士陆续撤离榜罗镇向北-树川、第三铺及温泉于当天到达通渭县城。
1936年10月12日,由贺龙、肖克、任弼时、关向应等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指挥部第二军、第三十二军经武山县榆盘镇进驻榜罗镇,并在该地留宿两天一夜。1936年9月3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先遣部队进入榜罗镇,10月份主力部队过境榜罗镇并留宿两天一夜。
为了肯定“榜罗会议”的历史地位,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弘扬红军长征精神,继承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激励后人奋发进取,当地政府在上级领导和部门的高度重视下,于1979年完成了榜罗小学的搬迁,并加强了革命文物的征管工作,在原榜罗小学旧址修建成了红军长征榜罗会议纪念馆。纪念馆院内当年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的会址,毛泽东和张闻天同志住宿旧址保存完好。革命文物陈列室中现藏有红军长征遗留的革命文物443件,其中有红军指战员遗留下的生活用具、办公用品、作战武器、宣传标语和90多位老红军、老将军的近照和墨迹、红军老战士题词和签名旗等珍贵文物。在现已定级的革命文物中,国家级文物5件,其中包括国家一级革命文物2件,二级革命文物3件。
革命文物陈列室门前的两棵苍松是1982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同志亲自寄予的树种栽培而成,院内中央有甘肃省人民政府立的榜罗会议遗址石碑一座,两侧为四方形花园,院落四周为铸铁围栏,古朴大方,正中是按当地民间建筑风格而修造的出角架斗仿估大门,门顶上“榜罗长征纪念馆”匾牌是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总后勤部副主任周克玉上将亲笔题写的馆名。纪念馆南侧是当年红一方面军召开连以上干部千人大会的打麦场。麦场中央挺立着一颗枝繁叶茂的核桃树,这颗百年老树保存完好,伟岸挺拔,印证着一代伟人-远瞩的英明决策和威震四海的号召力。打麦场东侧是高耸矗立的红-卫团驻地碉堡,为清代中期黄土夯筑而成的土堡,原系当地居民和国民党伪自卫队(民团)躲避的居守地,堡内至高处残留的断壁上红军指挥员当年攻战碉堡时残留的弹孔仍清晰可见。
红军长征榜罗会议遗址总体划分为三类六种,近90处。主要有遗址类、红军宿营地类、长征路线类。一是遗址类,包括当时的榜罗小学址(中共中央常委会议旧址,毛泽东、张闻天住宿旧址),占地77平方米;打麦场占地1800平方米。二是红军宿营地类包括-驻地、警卫团驻地、红军一条街。-驻地有16处,即邓小平、周恩来、彭德怀、王稼祥、贺龙、林彪、肖克、杨尚昆、叶剑英、博古、任弼时、罗荣桓、张云逸、聂云臻、陆定一、肖华、关向应等住宿旧址,其中王稼祥、陆定一住宿旧址公布于一处农户院落内。这些故居均系清末民(国)初时期修造的土木结构民居。红-卫团住址分布于镇中碉堡内,现为五户民居。红军住宿一条街在榜罗镇北街,长100余米,沿东西两侧有206间房屋,建筑面积3462平方米,现为85户农户住房。三是长征路线遗址一处,即红军长征出入境榜罗的路线,从镇南入镜,镇北出镜。
1978年7月1日,甘肃省革命委员会在榜罗镇打麦场上立碑公布红一方面军连以上军政干部千人会议旧址。1981年9月10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发文公布榜罗会议遗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中共定西地委、行政公署命名榜罗会议遗址为“地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7月1日,中共甘肃省委命名榜罗会议遗址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3年9月通渭县人民政府发文并挂牌公布榜罗会议遗址内17处当时中共中央(或红军)领导人故居旧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4月甘肃省国防教育委员会命名榜罗会议遗址为“甘肃省国防教育基地”。2004年12月榜罗会议遗址被中办、国办列为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2008年3月,榜罗镇革命遗址红色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经省发改委批复立项,项目总投资为1425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000万元,地方政府配套425万元。该项目于2008年5月动工建设,2010年10月完成景区道路、给排水、展陈馆、红色广场、环境整治及星级旅游厕所等项目批复建设内容。
信息来源:通渭县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