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推荐

固始灶戏

陕西合阳中秋节风俗“抡火把”

上海青浦最美古桥 金泽的古桥

河南“灯节”习俗

国内的7个武当山

云南拉祜族风俗 男女剃光头 胎盘定一生

广西宾阳露圩镇四月初八壮族“圩逢节”

关于神医扁鹊的传说故事

中国历史上第一女神算许负

惠州市惠城区水北村的生活习俗

仲恺区陈江街道澄海村风俗

安徽九华山祗园寺

百色凌云壮族神秘夜婚习俗

处暑农谚

地区的年谣这么说:
初一早初二早,
初三困够饱,
初四豆干炒,
初五假开,
初六拍囡仔尻穿,
初七平宵,
初八摸,
初九敬天公初十地公生,
十一有食福,
十二转去拜,
十三人点灯,
十四结灯棚,
十五元宵暝,
十六倒灯棚,
十七人相找,
十八打瞌睡,
十九买物配,
二十做功课。
正月初一拜年节,初二开始走亲戚;
初五送五穷,初六升斗不敢动;
初七不敢吃黑菜,初八黑夜祭星来。
初十老鼠娶媳妇,十一十二动锣鼓;
十三十四蒸黄糕;十五十六闹元宵;
二十五,过填仓;过罢填仓送粪忙。
锣鼓喧天进了村,男女老少喜盈盈;
我们秧歌来拜年,人寿年丰好光景。
高山头上一盆花,照见户户好人家;
福禄寿喜过大年,大人娃娃插金花。
麻炮鞭炮咚叭响,今年是个好年景。
这家人家住先生,先生教得好学生;
文武双全出栋梁,文的是那文曲星,武的是那武将军。
临县年歌
过了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胡拾翻。
腊月二十四,裁下对子写上字。
腊月二十五,背上顺顺去赶集。
腊月二十六,割下二斤肥羊肉。
腊月二十七,婆姨汝子洗了脚。
腊月二十八,蒸下一瓮米圪垯。
腊月二十九,调起凉菜滤下酒。
月尽黑间不得闲,红天火地过新年。
太谷县
大年初一把门开,先接喜神后接财。
东风吹开金银河,西风吹了三年灾。
观音老母走进来,送进两个贵子来。
注:春节早晨开门时,先放个“开门炮”接念此歌。
三星在南,家家拜年。小辈的磕头,
老辈的给钱。要钱没有,扭脸就走。
大同
一元复始,二气调和, 三阳开泰, 四时如意,
五福临门,六合同春, 七仙玉女, 八仙庆寿,
抬头见喜,人人所知, 大年贴对, 吉庆有余。
正月初一拜新年,腰里装满长岁钱。
二月初二龙抬头,一家闺女百家求。
三月初三蟠桃会,寿桃寿面庆百岁。
四月初四娘娘花,天后庙里把香插。
五月初五端阳节,雄黄药酒避蛇蝎。
六月初六晒谷秀,防虫多放卫生球。
七月初七牛郎会织女,无情隔断好夫妻。
八月初八是金秋,红叶满山头,满腹文才不用愁。
九月初九度重阳,登高望远祝辉煌,敬老更发光。
十月冬至心情松,转年丰产好收成。
十一月盼雪要心齐,为给鬼节备棉农。
十二月万事需总结,就要休息歇一歇,欢欢喜喜过春节。
春节到,真热闹,家家户户哈哈笑,
黄狗贴春联,山羊把地扫,
猴子买糖果,花猫蒸年糕,
松鼠宝宝剥花生,母鸡大婶搓元宵,
三个小猪来拜年,穿着新衣戴新帽,
你来舞龙灯,我来踩高跷,
放起爆竹噼啪响,恭喜恭喜春节好。
财神爷爷胡子花,大家快快去请他。
打扫庭院迎接他,贴副春联邀请他,
放串鞭炮欢迎他,挂盏灯笼照亮他,
包上汤圆等着他,唱首歌儿献给他。
财神爷爷笑哈哈,住在我家不走啦。
过年食品多又多,猪八戒的口水流成河。
三餐要吃鸡鸭鱼,垃圾盛满九大箩。
吃了睡,睡了吃,一称体重八百多。
大耳朵,地上拖,踩一脚他跑不脱。
走一步,歇一下,蜗牛比他快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