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有江淮农耕文明特色的巢北夏至节(2)

慧利

关于这个节日,宋人周遵道《豹隐纪谈》载有“夏至九九歌”:

一九二九,扇子不离手。

三九二十七,吃茶如蜜汁。

四九三十六,争向路头宿。

五九四十五,树头秋叶舞。

六九五十四,乘凉不入寺。

七九六十三,入眠寻被单。

八九七十二,被单添夹被。

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壑。

在农历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即进入伏天。此时天气炎热,人们食欲不振,开始消瘦,即“枯夏”。民间开始偷闲消夏,注意饮食补养。首先是多吃冷食、凉食、瓜果。由于夏天白天长、炎热,入夜又难眠,各地都提倡睡午觉。此外,人们也喜欢在夏天里游泳、戏水。

“夏至节”文化,是我国华夏文明进程中长期积淀的农耕文化,既体现了生产力进步中用畜力代替人力的重大进步,也体现了中华文明中尊重苍生万物,包括敬重自然的典型而高度集中的民俗表现,是江淮文化的烙印,是人类文明的特征。夏至节在巢北盛行,是以耕牛为代表的农耕文明在巢北的深刻痕迹,是对耕牛重大作用的认可和尊重,以及对牧牛人的敬重。

随着生产力的进步,机耕正在代替牛耕,专业放牛的牧童现象几乎灭绝,专业放牛的“老放牛子”也极为稀少。过夏至节的内容正在改变,越来越淡化。

“夏至节”于2010年1月15日被居巢区人民政府批准为居巢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经研究,现向上级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上一页1/2下一页

热门推荐

俄罗斯的茶饮文化

如何作揖 作揖有哪些讲究

山东东阿药王山

藏族民歌

回族重刀武术

锡伯族民族历史上的三次大迁徙

湖北谷城 尚家埠口传说故事

世界上最危险的工作 不要命在毒蛇嘴里工作

锡伯族传统文化及文学

清朝十二位皇帝的在位时间和重要功绩

香港民间春秋二祭时的“太公分猪肉”习俗

谚语故事 三把锄头不如一支煎匙

宿松童谣《割麻藤》的游戏规则和热闹场面

流行在东北的信仰习俗——送灯

世界诗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