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推荐

广东潮州状元坊

浙江义乌名人骆俊

湘潭民俗之扫墓葺坟

青岛崂山仰口关帝庙

唐伯虎的八首桃花诗

贵州修文三潮水与知非寺

陕西春节习俗

世界上最恐怖的厕所 紧张到你方便不出来

中国古代清朝男子为什么要留辫子

陕西延安清明节公祭轩辕黄帝大典

安徽桐城民俗 喜燕登梁兆吉祥

新疆人的民族风情

珞巴族节日—尼乌节

安徽黟县宏村古村落

茂林人的年夜饭,颇为丰盛讲究。烧髈、粉渣、糊粉、子糕这“茂林四绝”自不必说,单就发米圆子、红烧鲢(鲤)鱼、青菜豆腐,就寓意团圆发财连年有余,清清白白亲亲热热,鲤鱼跳龙门。红烧鲢(鲤)鱼是不能动筷的,要留到正月十五。席间觥筹交错,举杯祝福,热闹喷天。
饭后长辈包“红纸包”给晚辈,曰“压祟钱”,祟者,鬼也。寓意祛邪。主妇们炒花生瓜子,装糕饼碟,数元宝(五香蛋),然后“守岁”。过去没有“春晚”,人们“守岁”文化却也丰富:锣鼓敲,唢呐响,串门作客搓麻将;下棋玩牌听黄梅,围炉聊天夜吃糖。乡村的除夕夜,自由快活的空气里弥漫着硝烟香火的温馨。现时一台“春晚”成了国人守岁大餐,街面上也见得繁华热闹。“新年钟声敲响”,家家鸣炮庆贺,开门大吉。
拜年正月初一,家主先起床,燃香祭拜天地,烧水泡茶摆好糕饼碟,一家人陆续起床,晚辈给长辈拜年,互相祝福。洗漱之水不泼,囤积起来,谓之“趸财水”。主妇最后起床,张罗“元宝鸡汤长寿面”,膳毕便开始拜大年。过去是先开祠堂门,由族长主持祭祖,然后按长平亲疏远近,循礼互拜。现时呢,各家派人“留守”,大多汇入团拜队伍。一路打躬作揖,一概好话美言。车水马龙,不亦乐乎。说来有趣的是,“恭喜发财”“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之类的拜年祝语能通用,但对方有针对性地恭喜你“今年找个好对象”,你却答曰“大家一样”或人家恭喜你今年生个大胖小子,你却稀里糊涂应声道“大家帮忙!大家帮忙!”就会落下笑柄。
正月初二,早起鸣炮,新亲上门。新姑爷拜见老丈人,中规中矩,礼数周到。
正月初三,早起鸣炮,老亲走动。舅甥叔侄,亲表姑姨,删繁就简,直奔主题:聊天,嬉戏;家宴,搓麻;电视,电脑。各取所需,图个乐乎。
三天年,不动刀剪不用针,不扫垃圾不杀生。
除了民间拜年,现时干部人家还在年前年后组织团拜座谈茶话会,走访慰问送温暖。人情味特浓。
就这样,“三天年,原还原。”过了初三,大年高潮回落,亲友迎来送往。记住,“七不出,八不归”,图吉利。
元宵节大年小高潮。出会舞狮玩龙灯,正月十五闹元宵。街头巷尾,春歌悠扬。张灯结彩,鸣炮奏乐。有地方还请班子唱大戏。民间开展,政府支持。好不热闹!
茂林人说“过了正月半,家家有空罐。过了正月半,各人行事看。”就是指年货告罄,年事近尾,各干各的一份事儿,该咋咋的,开始建设新生活吧。
拜到莳田早春二月备耕忙。主妇们忙里抽闲,小住娘家。美其名曰“拜年”,但礼数不拘,图个走动。要不怎么说茂林人“拜年拜年,拜到莳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