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浒中探秘宋朝清明节的习俗(2)

梓彤郎

宋朝把有馅的食品叫做馒头。《水浒传》中武大郎每天早起,挑起做好的一担炊饼出门叫卖。武松离家出行前,曾经交待哥哥武大说:你少在外面,早点回家;原先做炊饼十扇笼,以后只要做五扇笼。扇笼就是蒸笼,可以断定,大郎炊饼是蒸出来,而非烤制的烧饼。母大虫孙二娘开店在大树十字坡,卖得其实是人肉馒头,武松说她家“馒头馅肉有几根毛,一象人小便处的毛一般”。孙二娘也说,馒头是做点心的,不是主食。《庶斋老学从谈》提及南宋一东阳妇人,与夫同赴衙门控告富家子弟强暴,咬伤乳头云云。知县郎某心思缜密,让人拿来3个炊饼,3人各咬一个,不许咬断。再与妇人乳头伤痕逐一比对,原来竟是丈夫齿痕。唯有无馅的实心馒头,咬到一半才能留下清晰齿痕。宋代炊饼是今天的馒头,绝非烧饼,而馒头却是今天的包子或有馅的点心。

宋朝太学与国子监食堂例行加餐,春秋两季加炊饼,冬天供应太学馒头。品种之繁多,有糖肉馒头、假肉馒头、羊肉馒头、笋肉馒头、笋丝馒头、鱼肉馒头、蟹黄馒头、蟹肉馒头、糖馅馒头、辣馅馒头,简直不胜枚举。

宋人笔记言,炊饼深受汴梁城民众喜爱,成为主食。年年清明节,市民携带枣粥、鸭蛋和炊饼,出游踏青。黄庭坚在宽慰病中朋友的书简中说:“病者想渐苏醒能食矣。家园炊饼漫佳,不知堪否?”诗人杨万里题作《食蒸饼作》:何家笼饼须十字,萧家炊饼须四破,老夫饥来不可那,只要鹘仑吞一个。

读水浒我们还可以探寻出宋朝清明节的习俗,除了传统的祭祀祖先外,更多的是纵情取乐,宋朝的节日已经走下了宗教的圣堂,成为老百姓外出娱乐的载体。

通过《清明上河图》可以看出,宋朝商品经济迅猛发展,市井生活恬静和谐。宋朝清明节丰富多彩的民俗展示了宋朝的繁荣富足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上一页1/2下一页

热门推荐

绍兴庙会

国际亲吻节

湖南安乡民间生产习俗

中山装的来历及含义

新疆手抓饭的来历

四川荣县白云寺

俗语“有福之人不必忙 无福之人跑断肠”

伊朗主要节日

契丹节日“放偷日” 竟然可以偷媳妇

新疆巴里坤冬至杏皮饭 吃出好兆头

日本祭祀家禽家畜的习俗

邯郸娶亲为啥给女婿抹黑脸

山东昌乐淳于髡和七个淳于庄的传说

南日岛冬至习俗

世界最不可思议的民族 第二不会说话 第一没有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