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推荐

湖北谷城 银杏王的传说故事

安徽枞阳青山石屋寺

论合葬及阴间配婚法

世界最受欢迎体育项目 足球/篮球哪个是你的菜

黎族宗教

火锅的起源

豫南民俗 打糍粑

泰国的“租妻”文化

山东聊城清真西寺 布局精巧 古朴典雅

江西峡江道教名山 玉笥山

江苏溧阳蒋塘马灯

启功的君子风度

吉林市龙潭山城

山东寿光民俗

料器又称“玻璃器”,是中国明清两代普遍使用的工艺品制作材料。据明代崇祯年间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记载:“琉璃石产于西域,因其五彩晶莹,为中原人喜爱而仿造。”
料器何时从国外流传到中国,考古学说界说法不一。但是在明代万历年间,山东博山的料器制作已十分繁荣兴盛,并流传到北京。
清康熙三十五年,北京出现大规模的“琉璃厂”,生产皇宫享用的料器,颇受皇室人员欣赏,明代以山东博山所制的料器最佳,透明度高,光泽晶莹。《青州府志》中介绍:“琉璃器,出颜神镇(今山东博山),以土产马牙,紫石为主,法用黄丹、白铅、铜绿,焦剪成珠、穿灯屏、棋局、帐钩、枕顶类,光莹可爱。”早期中国料器多为在彩球和碗、瓶、尊、盏等生活用品,精美独特。清末后期,山东博山料器艺人,北京内画鼻烟壶画匠,开始以料器鼻烟壶内画图案,嬴得人们爱惜。
因此,清末民初料器鼻烟壶风行一时,并流入海外,不少欧美艺术品收藏家都有集藏中国料器鼻烟壶。
内画工艺于清光绪十六年传入博山,其时,有画师毕荣九尤擅此艺,并广传弟子,为博山内画艺术之鼻祖。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博山内画的一度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