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何把老师称为“西席”(2)

玫瑰先生

“西席”一词,在中国古代较为常见,柳宗元《重赠刘连州》:“若道柳家无子弟,往年何事乞西宾。”“西宾”如同“西席”,指老师。

这在不同版本的《红楼梦》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如有的版本写道:“知他正要请一西席,教训女儿。”而有的版本则写作:“因闻得盐政欲聘一西宾,雨村便相托友力,谋了进去,且作安身之计。”

清钮琇《觚賸续编·琵琶》:“帐中人疑其奸细,困缚入帐,识为金星西席,乃释而询其故。”邹韬奋在《我的母亲》中写道:“母亲觉得非请一位西席老夫子总教不好,所以家里虽一贫如洗,情愿节衣缩食,把省下的钱请一位老夫子。”

上一页1/2下一页

热门推荐

邢台县董家沟卧龙岗的传说

湖北大冶金山店的传说

浙江温州雁荡山 东南第一山

仙游人“做岁”风俗

莆田人的头牙、尾牙的风俗

世界上最恐怖的鬼屋 进入前需签生死状至今无人成功走出

福建的古老剧种之一 莆仙戏

徽州“抬汪公”民俗及价值

傣族的生育习俗

江苏常熟“看杨梅 烧莳香”民间习俗

邢台临城赵云故里传说

鬼仔过桥节

湖南慈利民俗 抬毛菩萨逛大街却灾赐福

甘肃酒泉风俗和禁忌

泰和白凤仙子 乌鸡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