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道轮回及其原因形态(2)

会雯郎

轮回的形态和场所

关于轮回的具体形态,在《增一阿含经》中已提到“四生”的概念,即卵生、胎生、湿生和化生。其中的化生包括后来佛教中的天、人、畜生、饿鬼、地狱五道,五道的理论后来在佛教中还增加了阿修罗道,成为六道。

佛教认为轮回的世界是由六道组成,众生就是在这六道中不断的流转轮回。

轮回理论的发展

部派佛教在十二因缘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世两重因果”的说法,是佛教早期比较细致的轮回理论。但佛教中的无我观念和轮回理论之间是不协调的,于是一些部派佛教就提出变相的“我”,认为它与五蕴非一非异。

大乘佛教则在轮回的六道之外,又加上了声闻道、辟支佛道、菩萨道、佛道等,进一步丰富了佛教的轮回形态理论。由于大乘中观派强调事物的无自体,所以认为轮回最终并不具有实在性。

大乘瑜伽派则把“阿赖耶识”用来起“我”的作用,但在表面上却否定。轮回之说传人中国后,古代许多中国人对轮回转世等观念是接受的,但对于印度佛教中无我观念却难以理解,总体来看,轮回之说在中国民间还是有着广泛的信众基础。

上一页1/2下一页

热门推荐

河南历史文化名城南阳

阿昌族的窝罗节

朝鲜族的出生礼仪

世界上最精确的时钟 日本光晶格钟160亿年才产生1秒误差

湖北罗田节日习俗

雨水节气调养脾胃最重要

安徽亳州苏赵梨

基督圣体节

二月二伯公会

毛主席对元帅的独到评价

达斡尔人的“哈尼卡”和过家家

湖南郴州婚嫁风俗

山西芮城永乐宫 元代壁画可与敦煌壁画相媲美

金佛山的由来

邢台古寺院 漆泉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