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推荐

世界必看艺术杰作 值得一看的艺术瑰宝

江苏南京内城13座城门

客家七夕古风传

南京博物院十八件镇馆之宝

阿根廷宗教信仰

世界隆重的葬礼 张国荣葬礼轰动娱乐圈 第三位你肯定知道

古代丧葬习俗 夫妻合葬“过仙桥”

宋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中国最美的女人是谁

故宫九百九十九间半的传说

纳米比亚 藏在深闺的纯朴之美

世界上最强壮的残疾人 格雷格·布拉姆韦尔

福建福清龙江桥 福建四大古桥之一

揭西古老的三山祖庙 三山国王神

据史料记载,石屏乌铜走银工艺品的生产始于清雍正年间(1723-1753年),至今约有近300年历史。据传石屏一岳姓铜匠在冶炼紫铜时,不慎将所戴金戒指落入所炼铜中,后来发现其所炼铜器乌黑如煤,遂在铜器表面錾刻花纹,嵌入银屑,制成了最早的乌铜走银。在石屏县异龙镇冒合村委会岳家湾,笔者采访了现年74岁的岳氏后裔岳忠祥,据他向笔者介绍,所谓乌铜就是铜与金的合金。乌铜走银就是将银屑嵌入乌铜表面已经錾刻好的花纹内,再加热将银屑熔化,使银与铜成半合金状态,稍等冷却时,再用双手急搓,使汗渍浸到走银处,使铜银结合处更加稳定和富有光泽。乌铜走银选料讲究,一件上称的乌铜走银作品,它从开始制作到最后成品,要经过选料、打磨、焊线等20余道工序,缺一不可。
在家中,岳忠祥介绍说,乌铜走银制作方法先为岳氏兄弟创作,历代为独家经营,在生产制作中,岳家一直奉守着传里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保守观念。民国时期,岳氏曾在昆明民生街开铺店生产经营出售乌铜走银器皿,至后期,因限于原料不足,生产逐渐萧条,技艺传至岳忠民,因岳忠民无子,只好把技艺传至郎舅苏继承。新中国成立前,由于金价飞涨,原料缺乏,加之制作乌铜走银成本高,价格昂贵,人民生活艰苦,即使有钱人家也无玩赏乌铜走银的雅兴,就这样,乌铜走银产品逐渐萧条,技艺也随之失传。
在采访中,据岳家湾岳氏后裔现已70多岁的老翁们向笔者介绍,现在,能从事乌铜走银此项手艺的人几乎一个也没有了,以前祖辈们遗留下的作品也寥寥无几。在县城苏继承之子苏官应家中,笔者见到了一件仅存的家宝—“乌铜走银”墨盒,据现年70岁的苏官应介绍,这就是先父苏继承亲手制作的作品。只见此墨盒为正方形,边长10厘米,高3厘米,盒面上嵌着一幅精美的山水画,远水悠悠,近水渺渺,岸边垂柳依依,亭台楼榭,错落有致。画面构图饱满,线条细如发丝,笔法细腻,气韵流畅,景物自然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