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剧

小简洁

徽剧

徽剧古称“徽调”、“二黄调”,是安徽古老的地方剧种之一。形成于明代,盛行于清代。徽剧的渊源是“徽池雅调”,即徽州腔、青阳腔与乱弹交流融合,在发展过程中受昆曲影响,逐渐演变成为徽剧。

清乾隆年间,徽剧著名艺人高朗亭把徽剧带到当时全国商业中心之一的扬州。扬州是戏剧“雅部”与“花部”的集中地。徽剧吸收诸家之长,很快超过其它剧种,获得“色艺最优”的称誉。高朗亭又带领徽剧“三庆班”到京城演出,深受宫廷和广大观众的喜爱。接着四喜、春台、和春等徽班又相继进京,称“四大徽班进京”,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有较大影响。后来,徽剧逐渐吸取汉剧、昆腔之长,发展成为京剧。徽剧的著名演员程长庚成为京剧的鼻祖。徽剧对南方各省戏剧的发展也有重大影响,其嫡派有句容的徽戏、浙江的婆剧、江西的赣剧;受其影响的有湖南的湘剧、云南的滇剧、广东的粤剧、广西的桂剧,以及淮剧、黄梅戏等。徽剧对中国南北戏曲的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从清代乾隆年间至抗日战争前夕,安徽省有六十多个徽戏班社,演出地点遍及长江两岸、淮河南北。其中庆升班活动时间长达两百年之久。一些班社庞大至百人以上。除大的班社外,还有半职业的“鬼火班”(农闲聚唱,农忙散去,故称鬼火)和业余的“昆腔会”。徽剧的传统剧目据载有1404个。

上一页0/2下一页

热门推荐

中国最热的城市前十名 中国最炎热的城市有哪些

泰国的佛教禁忌

张家界白族喝竹米酒习俗

帕劳主要节日

北京一年一度的桃花节

广东珠海斗门中秋节习俗

亳州地区过年习俗

临川庙会

广西防城港国际龙舟节

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写尽相思痛

郑州婚礼习俗

埃塞俄比亚国旗/国徽/国歌/国花/国树

清朝顺治皇帝出家缘的前世今生

东北抗日联军领导人 周保中

山东惠民河南张泥塑与火把李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