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推荐

维吾尔族概况

京西太平鼓

广西桂林永福县福寿文化

湖南省各市县名称的由来

葡萄牙城市排名 经济发展快 文化氛围浓

山西民间家族祭祀及上坟风俗的特点与文化

俗语 男人的头女人的腰 只能看不能撩啥意思

中国十四圣

老北京端午习俗

明清七大木雕流派

鹤庆彝族黑话人祭天习俗

三伏天养生开运指南

固始灶戏

新昌澄潭镇 南朝古村 丞相故里

大明湖的明为什么多一点?
到“趵突泉” 参观的人,进园后游览到“趵突泉”处时,都会看见水池中亭子旁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三个大字——趵突泉,趵突泉的“突”字,宝盖头上面少了一点,犬字也少了一点。是什么原因呢?这里有个美丽故事传说。
“趵突泉”三字是明代山东巡抚胡缵宗题写的,至于他当初为什么将“突” 字少写一点是书法需要还是别有用意,不得而知,也无从考证,到是两种故事传说很有意思:
传说一,是为了表达当地人们的一种愿望,希望趵突泉永远喷涌,没有尽头,所以把“突” 字宝盖头的点省略了;
传说二,是当年刻写后的石碑竖立泉眼旁时,因那时泉水喷涌的势头非常猛,上窜出四、五米高,几下子就把“突” 字的点给冲掉了。这个点掉到水里后顺水飘呀飘呀就飘流就到了大明湖了。于是乎,大明湖的“明” 字“日”字旁里边多了一笔变成“目” 了,所以无论是牌楼上的匾文还是石碑上,大明湖的“明” 字就成了现在的“眀”字了。
其实,以前汉字多一笔少一笔比较常见,如曲阜孔府的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上联中的“富”字少上面一点,意为“富贵无头”;下联的“章”字下面的一竖一直通到上面,则表示“文章通天”。两个“错字”,一下子就体现孔府这个非常门第的身份。二是避讳。如“弘”在清朝少一点,就是为避乾隆皇帝弘历的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