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推荐

道教七十二地煞的传说

满人为什么不吃狗肉

彝族月琴

伯利兹主要节日

日本传说中的妖魔 百鬼夜行

云南丽江坝区纳西婚嫁习俗

不为人知的云南“葡萄酒库”

“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来历

河南安阳苏奇灯笼画

中药党参别名上党参的来历传说

中秋节习俗 “竖”中秋盼“月破”

蟹八件的由来

世界上最冷的国家 南极最低气温达零下98摄氏度

土家族吊脚楼的传说

除了较早传入的"万福堂"傀儡戏班以外,三明各地的傀儡戏传入都在清末民初。《宁化县志》记载:"宁化木偶戏属提线木偶。唱腔大多为祁剧唱腔,也有京剧和闽西汉剧。民国初年,泉上廖得迪、朱锦宪分别从上杭、江西学艺回来,在当地组织木偶戏班演出。民国二十四年后,又到水茜等地传艺。"《建宁县志》载:"民国5年,外地木偶戏班(系布袋傀儡)到客坊演出。嗣后,水尾、桂阳、贤河、隘上、陈余、里源、汪家、花排等地组建木偶戏班,均为提线木偶,俗称傀儡戏。"
此外,将乐、明溪等县亦有傀儡戏。1937年,长汀艺人李号明与隆兴乡瓜溪保(今将乐余坊乡瓜溪村)肖善歐合资演布袋木偶戏,1961年集资自制提线木偶,1984年曾派人赴连城学习提线技艺,亦从泉州购回32尊木偶,先后到泰宁、邵武等乡村演出。《明溪县志》载:"胡坊乡柏亨村农民陈飘模、陈光庆从小学艺。民国33年,他们从广东潮州购进价值560元的整套提线木偶24个,创办木偶戏班,全班仅4人,采用汉剧唱腔曲调。平时在家务农,春节或庙会即在本村或邻近乡村演出。"
由上可知,传入我市的傀儡戏,最早的可追溯到明末清初,清末民初较普及,大部分源于江西、上杭一带,早期既有布袋傀儡,亦有提线傀儡;唱腔既有大腔,也有汉剧、祁剧和京剧等。傀儡道具有从外地购入,如广东潮州、泉州、上杭等地,也有艺人自己制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