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推荐

蒙古族的丧葬习俗

河北隆尧县尧山 宣务山的由来及传说

客家正月初三民俗 烧门神纸

怎样认识新年、春节与立春

河源客家风俗

昆明官渡古镇庙会

河南商城民间传统习俗 正月十五送灯

藏族沐浴节

周庄古镇的人文历史

辽宁绥中三山跳石沟

中国古代床文化

“走后门”的由来

豫南民俗 打糍粑

世界最著名的黑客 这些大人物 你都认识几个

“采屋”完后,农历十二月二十八和二十九,要忙着做年糕。年糕,海口乡下一些地方也管它叫甜粑,或粑筐。它用糯米碾成的粉末和黑砂糖,搅成的糖桨搅均匀,倒入竹筐中搁在锅里蒸熟,年三十祭祖时不可缺少年糕。
到了年三十,就接近“做年”的最高潮了。这一天,老家在海口乡下、工作在外头的海口乡下人便拎着大包小包携妻带儿女回到家。当家的男人都赶在这一天去“发市”买年货。这就象是中国北方的赶集,过去海口各乡镇的“市”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只有在年前的几天“市”才“发”得最热闹。乡下的老百姓把辛苦攒了一年的钱大都掏出来,积在这一天痛痛快快地进行采购。
发完“市”回到家,各家的大大小小便忙着贴春联、门神、利是,杀鸡,洗菜。一片忙碌而喜庆。利是要贴在大门口的上方,并且要贴单数,一般是五张。每家每个门口还要挂上一串用红绳子绑着的桔子,桔子要挂偶数,表示出门“大吉大利”。
年三十晚上,大人们便开始在每间屋子里点上灯,夜以继日,一连数天直到初四天亮才吹灭,意思是“发灯”。小孩们最高兴的事要数穿新衣服和领压岁钱。在这时候,小孩们一般是早早便洗完了澡,赶在吃年饭前换上漂漂亮亮的“过年衣”,穿上新鞋,吃完年饭后,便等着大人们给压岁钱。领到“压岁钱”后,孩子们便高高兴兴地跑出去跟村里的小伙伴们玩耍,放鞭炮,互相炫耀自己的新衣服。大人们则要“守岁”,彻夜不眠,直到初一清晨,这时,按照时辰,家家户户争相燃放过年喜炮,意思是“迎春接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