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推荐

毛南族石刻

湖南桂东民俗“四月初八”

山西长治堆锦

突尼斯男人 耳后夹朵茉莉花

冰雹古乐祈太平

南平邵武葫芦潭畲族武术

徽州民谣 撒帐东南西北中

山东潍坊 老潍县状元胡同

山东安丘地区的生育习俗

王阳明故居

湘乡殡葬风俗

闽南结婚习俗

海南三亚鹿回头的传说

甘肃平凉崇信 正月十五 “点灯背猴”

同里走三桥习俗中的“三桥”是指鼎足而立、相距不足50米、静卧同里古镇区的三座古石桥: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它们是古镇同里的桥中之宝,小巧玲珑,端庄雅致,而又古朴稚拙,凝重沧桑,如三尊精美的石雕,跨三圩,越两港,呈“品”字形,屹立于三河交汇处,凝眸对视,遥相呼应。周围水木清华,街市成环,既不乏树荫葳蕤的幽雅宁静,又尽显人来人往的市井繁华。
同里走三桥习俗约略滥觞于清乾隆中期,形成的精确年代已难以查考。它起源于婚嫁习俗。每逢婚嫁、生日庆贺、婴儿满月等喜庆吉利之事,伴随着欢快的鼓乐声和鞭炮声,伴随着四处抛洒的喜糖,眉开眼笑的人们,喜气洋洋的亲戚朋友,前呼后拥、浩浩荡荡地绕行“三桥”,口中长长念诵着“太平吉利长庆”的祝词,沿街居民纷纷出户观望,上前道喜祝贺。这种普天同庆的动人景象既是同里古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淳朴善意的民风民心的真情流露。
旧时,凡镇上居民结婚,娶亲队伍都要抬着花轿走三桥,老人过66岁生日,当天午餐后要走三桥,婴儿满月也要由其母亲抱在怀里走三桥。走时,一般是遵循吉利桥、太平桥、长庆桥的先后顺序,绕行一周,不走回头路。在婚俗上,新郞背着新娘过第一座桥,然后抱着新娘过第二座桥,最后牵着新娘的手过第三座桥。
作为地方婚俗的一种仪式,走三桥习俗在文化人类学、民俗、心理学及社会学研究上具有重要价值。作为同里全民性的社会风俗,走三桥习俗在传承区域文化、凝聚文化认同、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促进多重沟通、融洽社会关系、优化民众生存状态及社会氛围等,意义深远。
2011年,吴江市人民政府公布同里走三桥习俗为第四批吴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