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女不祭灶(2)

高谊

笔者认为,这是民间“性禁忌”的外延,是封建时代“男女授受不亲”礼俗在祭祀行为上的反映。同样,与“女不祭灶”相对应的“男不拜月”,也是这层原因,月神嫦娥是个绝色美女,一个纯爷们儿向漂亮女子献殷勤,怀的是什么念头,便不言而喻了。

“女不祭灶”起源于何时?一时无法弄清,但到了宋代被进一步强化则是事实。这又是什么原因?笔者推测,这可能与避“扒灰”之嫌不无关系。

“扒灰”,是过去公公与儿媳妇搞家庭乱伦的俗称。传“扒灰”一词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弄出来的,他的傻儿子病死后,年轻守寡的儿媳妇被他看上。据说王安石当时写了一首求欢情诗,埋在儿媳妇经常上香的香炉灰下面,儿媳妇从灰中扒出后和诗一首,也埋于其中,王安石扒出后知道儿媳妇心已有意。

王安石“扒灰”的版本很多,很可能是遭其政治对手抹黑,真伪不辨。但却让后世女人多了一项禁忌,女人此后更不方便祭灶了。南宋诗人范成大《吴郡志》说“二十四日祭灶,女子不得预”;到了明代,要求更严,《帝京景物略》称“男子祭,禁不令妇女见之”。

灶神到底是男是女?

女不祭灶是为避男女瓜田李下之嫌,这说法可能是世人的一种想象。因为,灶神的性别到底是男的还是女的,历史上一直存在争议,至少在早期灶神是一位老妇,头上挽髻,“著赤衣,状如美女”。

而且,早期祭灶也不是放在腊月,而是在炎热的夏季进行,由女人主持祭,恰恰是“男不祭灶”。如在惠安,女子有在除夕置米于灶上卜年的习俗,学术界便认为是上古时女子祭灶行为的变异;而在鄂温克族人中间,妇女祭灶并不犯嫌。

“女不祭灶”看似一种性禁忌,实质是男尊女卑观念下的性别歧视。

上一页1/6下一页

热门推荐

阜新民俗文化大观

山西太原的街道名称由来典故

云雾茶的传说

大雪节气谚语

客家中秋烧“瓦塔”

世界最丑陋城市 美国多个城市上榜第一极丑

陕西王宝钏寒窑传说

六腊月不搬家迁居禁忌

台州澄江端午习俗吃“斗米虫” 吓哭新媳妇

河南林州传统村落 齐家村

广东高州纪念冼夫人诞辰习俗

山东临朐神龟载游冯海浮的传说

连云港水晶节

湖北老沔阳 仙桃吃“鸡饭”习俗

云南大理喜洲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