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推荐

湖南长沙行业风俗

广州民俗番禺水色

桐柏山歌

世上最伟大的十个公式 质能方程让人类颤抖60年

世界上肾最多的人 可以换5部iPhoneX了!

河南方城普严寺

阿根廷风土民俗

江西吉水丧葬习俗

河北邢台梅花拳

汕头澄海蜈蚣舞的辉煌历程

卢森堡当地特色

吉林省长春市内最短的大街 新民大街

东北崇尚红色的习俗

玉兰花的传说

1958年,合肥市曲艺团成立,有30多名艺人,其中就有说大鼓书的,大鼓艺人甘福华还担任副团长。1969年1月,该团下迁长丰县,后改为文工团,原有专业曲艺演员纷纷改行、转业,有的还被处理遣送回原籍,大鼓书艺人也不见踪影。
一直到1978年,合肥市曲艺团由长丰县迁回合肥重组发展。当时,大鼓书重回剧场,鼎盛时期,设有九狮桥第一曲艺场(内有5个书场)、北门钢厂书场、铜陵路书场、三孝口光明曲艺场、解放电影院阅览室(借用)书场等,大鼓书是最受欢迎的。
当年安徽省举办第一届曲艺会演,有不少鼓书艺人参加演出。如安庆鼓书艺人何秀卿说唱《程老汉不要补助金》,获演出奖。霍山县喻永贵说鼓书《盲人说唱总路线》,获表演奖。刘应才创作的《婆媳俩》,获节目三等奖,表演四等奖。马鞍山市鼓书艺人杨世山的《醉打蒋门神》,获表演奖。
大鼓书曾经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曲艺表演形式,但其浓重的地方口音也制约了它的传播,看不懂、听不懂是其最大障碍。并且随着可供选择的娱乐方式越来越多,大鼓书已不再是人们茶余饭后、逢年过节唯一的娱乐选择。
但愿这个传统的艺术形式可以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