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推荐

儒家的成人礼 士冠礼

《普济方》 最大的方剂书籍

宁波的“过房亲”和拜师傅

郊寒岛瘦是指谁?

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餐桌上的坐次、点菜、喝酒、倒茶和禁忌

册亨布依族食狗肉的神奇传说

苗族姑娘围腰绣花的传说

11月21日世界问候日

新疆的命名礼

盘点世界上最贵的娃娃 最贵娃娃售价6百万美元穷人慎入

“食桌”与潮汕人生礼仪

辽宁本溪民俗大荟萃 满族风情浓郁

美丽的京族三岛 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西端

唱曲,又称“坐唱”,一般以7—9人为班,以生、旦等行当为主,锣、鼓等乐器伴奏,不搭台、不化装,自打自唱的民间戏曲表演形式。起初出自昆曲的徽调坐唱。明代中叶,由石台县珂田乡(今仙寓镇)的幸福村、台山村逐渐流行于全县境内的每个村落乃至东至、祁门等地。当时有名气的有珂田卢家班、大演唐家班、占大李家班等。明剧作家王骥德《曲律》中所载“两头蛮”即为石台唱曲。
石台唱曲有大戏和小戏之分,遇什么活动,唱什么曲目,有《四喜》、《暖房》、《长春》、《张仙送子》等百余个。曲调有徽调、涓调、江西调和石牌调,并吸收傩的高腔、道士腔和民歌、山歌等声腔,如“二黄”、“西皮”等。器乐曲牌有[喜孜孜]、[小开门]、[大开门]等。表演分吹、拉、弹、唱等形式,并加以打击乐伴奏。
石台唱曲多用于祭祀、祝寿、婚庆、贺屋、乔迁等民俗活动,表演时间不定,以宗族、家庭结成戏班,代代相传。在历史演变过程中,汇聚了戏曲、民俗、宗教等诸多方面的信息,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