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推荐

河南淅川香严寺

世界上最危险的十个国家 伊拉克上榜 第10最压抑的国家

哈萨克族阿肯弹唱会

希腊节日

沪剧之乡 头桥

陕西耀州区民俗风情 风土人情

世界上接吻时间最长的纪录 泰国一对情侣接吻长达50个小时

如何分辨自己是否中降头术

中国一线城市排名 北京当之无愧第一 武汉上榜

佤族饮食简述

“狸猫换太子”真实的历史比故事还精彩

贵州神秘苗族 从活人坟中复活的夜郎后裔

世界上最高的女模特 美国伊芙身高2.05米曾是摔角选手

怒江傈僳族的春浴习俗

民间小调,在商南又称小曲、时调、丝调、丝弦小唱等。是一种广泛流传于城乡集市的民间歌曲;小调是经过较多艺术加工,词体较为均衡,节奏规整,曲调细腻委婉的民歌体裁。其中以七言四句形式居多,因此,同一首歌词,可以用多种曲调来演唱,遍布城镇、乡村。
小调与山歌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是传唱环境不同,山歌多传播于山野,并依附于集体或个体劳动,而小调则不基于此,除劳动现场外,主要流行于城镇乡村家庭、市井、作坊、酒肆、茶楼、节日庆典等场合;其次是传唱阶层,除了农民,它更多地是在市民、商人、小手工业者以至一部分职业、半职业歌手中传唱;三是山歌大都仅限于一地,而小调有“脚”,它可以流动于四方。例如《小放牛》《放风筝》、《孟姜女》、《采茶》等曲目遍布全国各地。四是山歌具有很强的自娱性和实用性;而小调除这类功能外,主要成为一种“自娱”与“娱人”并举的体裁。特别是在出现了以歌唱为生计的民间艺人之后,它的表演性日趋强化,象我们商南正月玩花灯时,“拜年”、“跑旱船”、“竹马”、“跑云”、“抬花轿”“参花子”等所有节目,都是用各种不同的小调曲调来演唱的。
小调有着其特定的曲调形式与内容,题材十分广泛。在结构体式和艺术手段方面,小调体裁多数采用多节段式的陈述方式,并将抒情性与叙事性融为一体,从而在总体上获得了一种叙咏兼顾的体裁属性。最能体现这种叙咏特征的便是以“四季”、“五更”、 “十唱”、“十绣”、“十爱”、“十杯酒”、“十把扇子”、“十条手巾”、《十里亭》“十二时”、“十二月”等时序和数序为基本体式的各类小调。“十二月体”以“月”为分节单位,将一件事物分十二个段落作完整的描述。如“珍珠倒转莲”便采取问答式演唱,从正月问唱到十二月,又从十二月对答唱回到正月,既传授了自然、历史知识,又反映了欢快活泼的情趣。 “五更”则以每晚“更点”为分节单位,用五个段落逐一抒情叙事。商南各地“五更调”十分繁盛,而且大部分都唱的是儿女思盼之情。如《五更鼓》、《五更月》、《五更曲》、《五更叹》、《五更盼》、《闹五更》、《哭五更》、《莲英五更》、《三娘五更》、《英台五更》《尼姑五更》、《私情闹五更》、《古人五更》《贤文五更》等。这些大多数以“五更”“四季”“十二月”为体的民间小调,都是经过千百年传唱实践的反复加工锤炼而保留下来的,所以,它们的唱词文质并茂,歌腔流畅动听,既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又蕴含了宝贵的认识审美价值。
在商南,小调体裁常见的曲目还有《茉莉花》、《绣荷包》、《对花》、《放风筝》、《太平年》等各种曲牌等。它们经常以不同的变体或添入新词而被广泛传唱。小调的基本曲体是四句型结构,即民间所说的“四句头”。直观地看,它是一种具体的“起、承、转、合”曲式结构关系的体现。但若作历史的综合考察,那么,它又是一个民族的音乐思维乃至文学艺术思维逻辑、思维方式的反映。小调中的“四句头”,历来以它的普遍性和简洁性深刻而又典型地揭示了这种极具民族特征的思维逻辑,深受广大民众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