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推荐

浙江义乌羊印村

24节气 夏至

潮汕民间崇龟习俗

陕西柞水地方方言释意

河南安阳航空运动文化旅游节

青海湟中农民画

泰山红门宫 道教、佛教、儒教三教合一的古建筑群

云龙漕涧阿昌族的姓氏

格林纳达主要节日

释迦牟尼佛割肉饲鹰

世界动车组 复兴号居榜首 法国TGV动力学性能好

河北保定国公营观音寺三月三大庙会

鄂尔多斯蒙古族服饰

中国最大民间庙会 羲皇故都朝祖会

一般当日殡出,也有三、二日者,以吊唁者多少而定。
贫困之家,人死只能买薄棺材或破席卷。
一般的礼仪,人死后,当日入殓,将死者牌位送往土地庙,家中设灵堂,摆祭品,子女亲属着孝服守在死者遗体之旁,烧香叩头。一日三次男跣足,女披发,哭着去土地庙送浆水及烧香纸“告庙”。
二日晚,扎纸马、纸车、纸童男童女和亲友赠送的香纸一并在土地庙前火化,叫“送盘川”。
停灵期间,富者雇吹手作哀乐。葬日上午亲朋到灵前“吊孝”,下午发葬,八人抬灵柩,富人十六人抬丧舆(内放灵柩),亲友穿孝衣,子女“披麻戴孝”,手拖“孝棒”,哀哭送葬。棺木入土后,“孝子孝孙”由主丧人带领沿路谢孝,表示对亲友的谢意。
葬后第二天,子女为死者“圆坟”。
从死亡第一天起,每七天子女上坟祭扫一次,曰“烧七”,共7次(少数地方烧10次)。百日祭扫称“烧百日”。此后每年于死者去世之日,祭扫一次,称“烧周年”,至烧完3周年为止(部分地方烧9周年)。
建国后,政府提倡丧葬从简。拆除土地庙,旧的丧葬礼仪大部分废除。先辈去世,子女亲属臂缠黑纱,扶灵柩去坟地埋葬。70年代实行火化,农村有的将骨灰盒送骨灰堂,有的将骨灰盒按土葬仪式埋葬,依然“烧七”、“烧周年”。
机关厂矿的干部职工对死者的悼念,多是臂缠黑纱,送花圈,开追悼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