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推荐

无锡“牌坊文化”彰显古城千年底蕴

江苏南京中山陵

潮汕风俗之拜神祭祖

江西铅山石塘桥灯

广西南宁别称的由来

日本主要节日

满堂客家大围 广东最大的客家围楼

尼日利亚少女节

河北临城云通寺

湖南永州零陵武庙

邢台内丘神头村扁鹊庙

鄂温克族婚俗

世界各国五一劳动节的习俗

彝族节日—祈雨节

燕兵战胜于灵璧。帝召还齐泰、黄子澄,拟割地求和不成。
燕兵渡江。逼京师之金川门。谷王橞、曹国公李景隆开门迎燕兵,都城陷,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列入奸臣榜,共八十余人,诛连甚广。文臣杨荣、杨溥、杨士奇等二十余人皆叩马首迎附。十七日,燕王朱棣即皇帝位。复周王、齐王榑。命王府六部:建文中所改易之洪武政令各条皆复旧制。仍以洪武纪年,今年称洪武三十五年。明年改为永乐元年。复诸殿、门旧名。
命翰林待诏解缙为侍读,编修杨荣、杨溥、杨士奇为修撰等。
大封靖难功臣。封丘福为淇国公朱能为成国公,侯伯数十人。命侍读胡广、修撰杨荣、编修杨士奇、检讨金幼孜、胡俨同直文渊阁,预机务,与解缙、黄淮等七人,并朝夕侍左右。
立王妃徐氏为皇后。
宴诸王于华盖殿。立北平布政司为京师,诏改北平为北京。
以僧道衍为太子少师,复姚姓,赐名广孝。立世子朱高炽为皇太子,封朱高煦为汉王、朱高燧为赵王。
遣中官郑和出使西洋诸国。此后郑和七下西洋。
下诏,以明年五月建北京宫殿,分遣宋礼等采木烧砖。命泰宁侯陈珪董治其事。
皇后徐氏卒。年四十六,十月谥曰仁孝皇后。
郑和还。
修《永乐大典》成。凡二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
郑和二次出使西洋。
帝北巡,皇太子监国。册贵妃张氏、贤妃权氏、顺妃任氏、昭容王氏、昭仪李氏、婕妤李氏、美人崔氏。
选陵地于昌平,封其山曰天寿山。
命皇长孙留守北京。帝亲征塞外,获胜,七月还北京。十月回南京。
立朱瞻基为皇太孙。行冠礼于华盖殿。
皇太孙演武于方山,甘露降,群臣表贺。
太监郑和敕往赐满加剌、瓜哇等国。
仁孝皇后梓宫发京师,汉王护行。天寿山陵成,名曰长陵。
帝北巡,发自南京,皇太孙从。仁孝皇后葬长陵。
帝至北京。
帝大败瓦剌,追至图拉河,班师。
汉王朱高煦屡行不法事,囚之,将废为庶人。太子力救,乃削两护卫,徙封乐安。怀有异谋。
作北京西宫。
帝还南京。
复议建北京宫殿。
遣郑和复使西洋。
谷王橞恃建文四年为燕兵开金川门功,甚骄肆,夺民田,杀无罪之人,欲谋反,废为庶人。命泰宁侯陈珪仍督北京营建事。命安远侯柳升、成山侯王通副之。
北京西宫成。
帝至北京。御西宫新殿受朝贺。
册胡氏为皇太孙妃。
太子少师姚广孝卒。
以学士杨荣、金幼孜为文渊阁大学士。
北京始设东厂。
北京宫殿将成,遣行在户部尚书夏原吉敕召皇太子,期十二月终至北京。又命皇太孙从行。谕行在礼部,??取南京诸司印给北京各衙门,别铸南诸司印加“南京”二字。
以迁都北京诏告天下。
皇太子、皇太孙至京师。北京新宫成,规制如南京,加壮。自戊子(永乐六年)六月肇工,历十三年至是成。论营建功,擢工部郎中蔡信为工部右侍郎,余正月朔帝诣太庙奉五庙神主,皇太子诣郊坛奉安天地神主,皇太孙诣社稷坛奉安神主,黔国公沐晟诣山川坛奉安山川诸神主。帝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群臣。命郑和复使西洋。
奉天、华盖、谨身三殿灾。
帝力排众谏,决意亲征塞北阿鲁台,命皇太子监国。
以大胜班师,九月回北京。
乾清宫灾。
常山护卫指挥孟遇等欲毒杀永乐帝,然后废太子,立赵王朱高燧。事发,孟贤等伏诛,由于太子解救,高燧得免死。
阿鲁台又来犯,帝复亲征。
复命郑和使西洋。
帝自北京出发,率先命集中山西、山东、河南、陕西、辽东五都司及另三卫兵会合于宣府之大军北征。命皇太子监国,大学士杨荣、金幼孜扈从,杨士奇辅助太子。
十七日,驻于榆木川。成祖病危,召英国公张辅受遗命:“传位皇太子”。次日,卒,年六十五。
十五日,皇太子即皇帝位。以明年为洪熙元年。进杨荣太常寺卿、金幼孜户部侍郎仍兼大学士,杨士奇礼部左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黄淮通政使兼武英殿大学士,俱掌内制。
上永乐帝谥号为“太宗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后曰“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
立太子妃张氏为皇后,并册贵妃郭氏、贤妃李氏、惠妃赵氏、淑妃王氏、昭容王氏。册皇太孙朱瞻基为皇太子、妃胡氏。封王及王世子一批。
葬太宗文皇帝于长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