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亚舞蹈

梦桐

利比亚舞蹈

11世纪,尼罗河上游的两个阿拉伯游牧部落进入利比亚,带来了阿拉伯文化和伊斯兰教,并逐渐同化了这里的柏柏尔人。在土著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包括舞蹈艺术在内的利比亚阿拉伯文化。

利比亚舞蹈有北部地区舞蹈和中南部沙漠地区舞蹈两大类。

北部地区舞蹈

利比亚北濒地中海,文化贸易往来兴旺,经济文化发展较快,歌舞成为节日、庆典和娱乐的主要形式。

女子舞蹈以胯部扭动和颤抖为特点,以自娱为主,有时观者也加入同舞,共尽其兴。其特色与突尼斯女子舞相比,显得更为纤巧、秀气、含蓄些。舞蹈者着长袖上衣,穿肥腿灯笼裤,外缠长幅布料,形成齐踝的连衣裙。臀部系彩带,结穗多垂于左侧。头戴围巾,或缠头巾。额头、颈项、胸前、指腕佩戴大量金银首饰。

男子舞蹈动作粗犷、强悍,如顿蹉落地跑跳步,交替向前小踢腿的跳跃步等。男子也有扭胯的舞蹈,技艺高超,但只在联欢、娱乐场合表演。

利比亚舞蹈唯有男子允许碎抖双肩,用以表现其威武气概。其服装多着肥裆瘦腿长裤,上身内穿白色长袖衫,外罩长袖马夹。通常用风笛、达卜和单格鼓伴奏,音乐的节奏性强,气氛热烈粗犷。常在舞台上演出的节目有《顶罐舞》、《苏丹舞》、《迎宾舞》和《埃勒加舞》等。

上一页0/2下一页

热门推荐

奥地利饮食习俗

江苏苏州鹤园

汤显祖纪念馆

皇室蛋雕金色皇宫旋转木马

潮汕习俗拜“公婆”

四川节日习俗

世界上最细手工面 四川小吃金丝面 直径0.067毫米

广东饶平孔庙

海南各地区过年传统习俗

哥斯达黎加旅游购物指南

福清石竹山祈梦文化

安徽桐城汪志伊与汪氏宗祠

维吾尔族摇篮礼

巴布亚新几内亚国旗/国徽/国歌/国花/国鸟

撒拉族的禁忌